佛弟子文库

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

容通法师  2020/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

随烦恼二十: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能障正知,毁犯为业。

正知,在《广论》讲“时存正知”,就是说在吃饭的时候就知道在吃饭,托钵的时候就知道在托钵,念经就知道在念经,参禅就是在参禅,即什么时候干什么事,就是正知。

不正知则相反,吃饭的时候你在打妄想,托钵的时候你在看阳焰,这就是不正知,不正知就会毁犯。“于所观境,谬解为性”搞错了所观的境界就是不正知,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认认真真地做一件事情,把所有的心都放在这个上面,认真、正确地观察就是一种正确的人生。

如果你观察不住,或者观察错误了就属于不正知,那么就会障碍正知,就会犯那些轨则。

“毁犯业者,不正知者多毁犯故”因为认识的错误,比如对因果认识的错误,本来做了这个事情会有不好的后果,但是因为你不正知,你认为做了这个事情,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甚至认为做了坏事可能还有好的后果,还会有更大的利益,人生观也好,世界观也好,伦理观也好,都出现错误。因为有错误的观念,他的行为必然会做错误的事情,障碍了正知,不正知者会毁犯很多事情。

“此法或云慧一分摄,是烦恼相应慧故。”有人说不正知是慧,但是这个慧不是正念的慧,而是与烦恼相应的染污的慧,因为你染污的慧来了,把正慧挤掉了。就像我们常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个聪明也是一种慧,但是这个慧是染污的,邪恶的慧。

就像现在这些贪官谁的脑子笨啊?比我们一般人都聪明多了,转的又快心又黑,知道的东西又多,关键他的心用错了地方,这个慧是不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的,离正路就更远,是与烦恼相应的慧。

“或云痴一分摄,瑜伽说此是痴分故,令知不正,名不正知。”知道的都是不正确的东西,痴心来了以后,痴心覆盖智慧,那么不正知就自然而然地来了,这就叫做不正知。

“有云俱一分摄,由前二文影略说故。”也就是说不正知是慧的一部分,又是痴的一部分,前二文只是各有侧重,忽略了其他的一方面,实际上两个都具有。我个人认为从根本上来讲是痴这方面更多一点,当然从慧的方面也存在。别境心所里有欲、胜解、念、定、慧,不要认为念就是好的,有可能是正念,也有可能是邪念,邪欲、邪胜解、邪定,有正也有邪,从这方面去分析慧心所也摄一部分。

我们还要说一说就是有些人看到别人修行,会认为这些人真傻,自己苦着自己,他对善法不能产生正确的认同,反而认为人生活在世间及时行乐,任由自己的性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最好的了。这就是什么呢?谬解为性,错误的见解产生错误的行为。

当然错误与不错误都是相对性的,善与恶,正与邪都是相对的概念,我们目前也要这么去理解,我们连相对的正和善都做不起来,怎么能最终超越达到绝待和绝对性的善和正呢?这是不可能的。

绝待是圣人的状态,我们不要去想,我们就从相对的善和正开始做起,不要去说什么应该不应该,什么不究竟,什么不圆满,基本的事情我们都做不好,不要去妄谈什么其他的事情。

所以说顿悟,但也要渐修,哪怕是六祖惠能大师也是一样的,顿悟了也要渐修。惠能大师悟道后也没有立刻去弘法,而是隐居在猎人堆里继续修行。

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喜欢速成,有的时候又缺乏信心,所以就要有些鼓励的话:“佛离我们并不远,佛是觉悟的人而已,我们是不觉悟的佛而已,我们是迷中的佛,佛是觉悟的人。”

换个概念,好像我们跟佛的距离就拉近了。这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缺乏信心的表现。实际上我们跟佛差得很远很远,哪有这么容易的?大家一看这么不容易也懒得去修了,菩萨道那么漫长,没办法去修长远的菩提心,这就是缺乏堪能性。

好在还有净土法门,靠佛的力量让我们不再堕入轮回,在这里我们是度日如年,到了西方极乐净土就是度劫如日,那边的快乐和我们这边是日劫相倍。

现在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已经觉得很漫长了,和那边比起来一滴水的长度都没有。对于我们这些小蚂蚁来说一滴水都会淹死我们,但是对于巨龙、金翅鸟来说一展翅八万四千由旬,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可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容通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断食

断食,就是我们平常一天吃两餐或三餐,你身体经常为了...

佛友间讨论佛法,说错了是谤佛谤法谤僧吗

问: 佛友之间讨论佛法的时候,说错了话是否就是谤佛谤...

临终关头念佛最要紧,切莫搬动哭泣误大事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之时,正是...

人最容易犯的三个错误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三个:第一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

修行中我们常犯的四个错误

像学习无常、苦空等这类的教法时,我们常常容易有几个...

要正确理解佛法,不要投机取巧贪快速

我们修行期间,往往会投机取巧,贪图速达,就是快一点...

研究经典是依唐宋以前的,还是以后的呢

问: 顶礼法师!元朝之前佛法兴盛,距今千年,当时的佛...

真正的佛法不是消极避世

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安住空性,发起菩提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

必须让佛号有个家

那么我们上两堂课讲到什么是佛陀,那么现在这一科讲到...

邪淫念头难以降伏,该怎么样解决呢

问: 师父,在家居士粗的邪淫容易戒除,意念上的邪念...

邪淫的可怕

人们都知道杀业非常可怕,却不知道邪淫更加可怕;人们...

【佛教词典】正所被

(术语)指为蒙被教化之标的而言。凡愚恶人之机类,皆...

【佛教词典】解脱障

梵语 vimukty-āvarana。又作定障。“烦恼障”或“根本...

众生肉、子女肉、父母肉,有何区别

张居士学历很高事业有成,信佛多年,在全国的佛教界很...

地狱是你自己的业所现,实际上没有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

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

人生在世,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欲望得到满足与失落的不...

五百女子矢志出家,佛陀无奈立八敬法

佛陀暂住在尼拘陀林中,有一天,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

你知、我知,莫教你家婆婆知

可怜我们今世的人,那个都开口说了生,闭口说脱死!恐...

处理杂务也是修行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

修净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务,人何为而不修乎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

欲望永远都不能满足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

礼拜《梁皇宝忏》的意义与功德

相信大家都知道,《梁皇宝忏》的缘起,这个忏本是南朝...

错过班车 意外免祸

这是我亲耳听到的一则有关念佛消灾免难的感应故事。 在...

有心世道之人,咸皆提倡佛学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生,佛,凡,圣各所同具...

工作也可以是一个悠游的过程

我有很多次都在大殿里观察那些施工的工人。有些人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