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研究经典是依唐宋以前的,还是以后的呢

宏海法师  2024/04/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研究经典是依唐宋以前的,还是以后的呢

问:顶礼法师!元朝之前佛法兴盛,距今千年,当时的佛经用当时的字体,与时俱进,难免同一字字形不同,导致传承的障碍。近现代以来,人的根器更加不堪,修编出来的佛经是否存在错谬?我们研究唐宋以前的经典,还是以后的经典呢?“

宏海法师答:他是这么个意思,有点对经和咒,都产生了怀疑。不过这位同修他这里说到了”我们研究什么时候的经典?“这个我倒是先挑个小刺儿,请莫介意。为什么呢?因为研究和受持还是不一样的。我们是来学修佛法的,学者是来研究的。我们常讲到学佛法和学佛不一样。如果你是佛弟子,是一个欲在佛法上能够有所受益,以了生脱死,得解脱,成佛道为学佛目标的话,研究有点太泛了。你研究什么?如果非要再抠字眼,什么是研究?一种把玩,一种议论,一种深入地对比考证,类似这样的方法。要记住,我们首先对于经论、经咒,是诵持、受用或者说信受,这是学佛的根本入道法。这个不要搞错了。

至于说你觉得害怕说传承上,说元朝之前,唐宋,特别是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真正的经典已经大量地开始翻译,你这个担心有点多余。你说好像是元以后,元明清,以后虽然也有翻译经典,但是基本上我们汉传佛教,大乘佛法,在魏晋南北朝,唐朝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把核心的,或者现在我们比较常读诵的,偏有因缘,甚至甚深因缘的法宝,几乎都已经翻译过来,已经备全了。后面虽然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点点滴滴的,但就是一些边边角角吧,或者一些重复的工作而已了。

所以,在这个上面,我想不必有如此的担心。为什么呢?如果从现实作用来讲,就算放在研究的角度,只要我们义理能够明了,对吧?这部经典呢,比如说有某个词或者字用得不太恰当,有可能在语法上呀,或者说这种起落词上,那不必在意了,我觉得。因为从义理上他没有歪曲原来佛的真义,这就是经了。这是一个。

第二个呢,就是说虽然你觉得法法相传中,好像怕中间被耽搁了,被弄错了,那大可不必。现在中国的佛法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印度当时还经过四次经典的结集,其中前三次都是口头传,还没有形成文字,难道这其中,那一错再错,要错多少错呀?所以,在这个上面,我们还要相信,或者说我们要仰信,仰仗,一定要决定相信:既然佛能出世,讲法度众生,那么同样,诸佛菩萨还能示现成翻译家,示现成整理经典的,示现成从他方国土里取出伏藏的这种,等等这些都是佛菩萨示现,来保全佛法的正脉法义原汁原味。

我们看三大译经师之首的罗什法师,他在往生的时候说:如果我翻译经典,符合本师释迦牟尼佛讲法的原义,没有违背,让我圆寂之后舌根不烂。那罗什法师的舌根当时就不烂。现在草堂寺,还有前一任的宏林老和尚,他也舌根不烂,依然现在在草堂寺里面供着,几乎全身的舍利都在那里。所以这一点,我觉得佛法既然流传在世间,我们不能光用人的能力和人的视野来判断和接纳它。我们看不见的人,或者说众生,或者说圣人,或者说护法,我们不知道的事太多了,我们所知的甚少甚少。但是仅仅这一些,也要仰信一定有大圣人示现来保持我们法脉的纯正。这个就不必担心了,这是一个。

二一个,如果你提到研读,基本上现在读的都是唐宋以前的。特别是几大翻译家,像这个罗什法师,还有玄奘法师翻译的经典,《法华经》《弥陀经》《金刚经》《心经》《大品般若经》等等,都是他们翻译的,我觉得不必怀疑,肯定没有问题。

那真正具体要抉择的话呢,我想当然是以古本为上。它有几个线索。一个呢,确实是在这个文献里边,越古越接近当时的原典,所以说以古本为上。再一个呢,是要以权威本为上,就是这些大翻译家,那么大家所共许的这些。再一个就是以它的流通广度,流通本为上,人人皆在读诵,已经流传这么多年了,因缘非常广大,无所不知,也可以。当然你要深入地去一部一部这样地去阅藏的话,那就以乾隆藏为本,乾隆藏比较好看,容易,就是说看经的话,乾隆本就可以了,就够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1.西方极乐世界从什么地方去? 从心上去。这个问题必...

是不是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问: 是不是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号? 梦参老和...

有什么方法可以在念佛时不溜号呢

问: 拜佛和念佛的时候思绪很乱,不能集中精神,总是...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问: 我有个同学,他是学生。在考试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

如何能够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

问: 念佛同修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

把「空性」当成休息站

问: 请师父开示,为我指点迷津。比如今天一整天的尘劳...

一发心诵经口就臭,是诵还是不诵

问: 弟子一发心诵《华严经》口就臭,不诵的时候,口就...

普贤菩萨这次怎么没提极乐世界呢

问: 法师您好!《华严经》的最后一品中,普贤菩萨以十...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以忍来圆满人生

忍辱,是良药,但是苦口。能忍的人,走到哪,都是海阔...

把心放平,把心放轻

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才会活的坦然,活的舒畅,活的快...

若从烈焰中觅得清凉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原文: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

【佛教词典】白拉日珠

即西藏佛教吉祥天女之游行节日。于藏历十月十五日举行...

【佛教词典】树王

(杂名)为树中之王,故曰树王。犹言牛王鹅王等。法华...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普贤者,梵云邲输跋陀。据《悲华经》所载,阿弥陀佛往...

当你有对立的心,你就不「大」了

这个大乘法门,大这个字,其实有很深的涵义。蕅益大师...

李炳南老居士《佛学常识课本》

小序一 佛法是什么?他原是一种觉悟学。吾人处在宇宙...

一切功德源自于自己,莫向外求

现在佛法的传播也好,人们的信仰也好,越信越偏,只是...

婆罗门妇害母遭自灭

昔日,有一位婆罗门,他的妻子姿容美艳,但是妇德不佳...

证严法师《四十二章经》

现代生活已迈入高科技,而讲究科技的结果,往往容易使...

欣求极乐的两个修观方法

怎么欣求极乐呢? 思惟依正庄严,成就内心的安乐;思惟...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我们修净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当做阿伽陀...

一位20岁出家僧人的心路历程

和大部分同龄人比我是幸运的。幸运的是自己在童年闻到...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最后看第二十二愿 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

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

捐助会加重患者的业障吗

问: 阿弥陀佛!法师慈悲!近来遇到朋友圈发来的各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