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深圳弘法寺103岁本焕法师:都市人要学会放下

2010/07/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本焕老和尚笑容可掬。

 即将到来的11月7日(农历九月廿一),是本焕老和尚103岁的寿辰。11月初的深圳,清风中夹带丝丝凉意,记者沿山路拾级而上,来到弘法寺最顶端的方丈室,探访这位“佛学泰斗”。本焕老和尚仅着一件薄衫,右手还不时挥动纸扇,满脸慈祥与微笑,憨态可掬的面容中散发出一丝童真……

【第一部分】

专访

朝阳初上,绿树叠影,眼看本焕老和尚103岁生日将至,记者择日沿山路拾级而上,来到弘法寺最顶端的方丈室内,寻访这位“佛学泰斗”。

早晨8点多钟,他已经端坐着接待了4个多小时的香客。11月初的深圳,清风中夹带丝丝凉意,而他仅着一件薄衫,右手还不时挥动纸扇,满脸慈祥与微笑。

闻听晶报记者来访,老人欣然同意,看到有镜头瞄准他,当即轻轻拂开面前桌上的纸笔、挺挺腰身,对准镜头,憨态可掬的笑容散发出一丝童真……

数十年坚持凌晨4点多起床

(旁白:采访正式开始前,老人亲切地拉过记者,以一段欢快的“加持”,为记者送上祝福。他的侍者告诉记者,每天来此祈福的人络绎不绝,尽管老人已是耄耋之年,但总是不辞劳苦,与来访者结缘。)

晶报:本老您好,我们来给您祝寿了。您老人家身体好吧?

本焕:我自己讲我的身体很好,医生说我的身体什么毛病没有。为什么很好呢?我讲给你听啊,我一天到晚,早晨4:18分起床,中午12点钟休息,1:48起床,晚上9点钟睡觉,然后再睡到早晨4:18分起床,这就是我一天的生活。

晶报:这个习惯坚持多少年了?

本焕:这个习惯坚持了很长时间,差不多几十年。在9点到4:18分之间休息好了,还要修行,我们佛家讲修身养性。

晶报:这种早睡早起是不是对您身体很有好处啊?

本焕:早睡早起有好处。你看我现在103岁,身体很好。你觉得我看着好不好呢?我今年103岁,出家81年,你看我像不像103岁?

晶报:不像、不像。

本焕:不像就好了,像就不好了。我准备要活到150岁。现在,很多事情没圆满。在这里我要住到120岁,120岁以后就到后边去了(记者注:相当于退休,不再参与寺庙事务,专心修行)。

晶报:您老人家到了103岁精神还这么好,除了早睡早起,还有什么长寿的秘诀吗?

本焕:没什么秘诀,120岁以前我就坐在这里,120岁以后就到后边去了。为了利益众生,结众生缘,活多点好。

晶报:您怎么看待生死?

本焕:有生就有死,这是没办法决定的。最主要,我们每个人要爱国家、爱社会、爱人民,佛家还要爱佛教。


本焕老和尚

每天静坐接待香客上万人

(旁白:数十年来,老人每天都花费几个小时坐在那张椅子上,接待香客。即便是在生病的时候,他还曾一边打吊瓶一边面不动色地坐着,将插着针头的手放在桌子下。老人说:大家都是来求平安的,他要把更多的祝福送出去……)

晶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看您,开不开心?

本焕:这是好事,这是非常好的事。为什么呢?这是缘,他们有这个缘才来看我,他们没这个缘就不来看我。这个缘不是今生有的,是过去多生多世结的缘,结到今生来看我。我希望这个缘从过去走到现在走到将来……

晶报:那您每天在这里坐十多个小时,辛不辛苦啊?

本焕:没问题(一改湖北方言,老人家略带调皮地冒出句白话,引得周围人都笑起来,他也开怀大笑),我习惯了。我中午睡两个钟头,晚上再到9点,坐7个钟头,顶多休息两个钟头。

晶报:您真了不起!

本焕:没什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自立立他。

晶报: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如您的精神好啊。

本焕:没什么秘诀,我天天就是坐了。我的思想安定,身体安定,这样就会坐得好。身体不安定,思想不安定,就坐不好。

晶报: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为什么您一直这么坐着还能保持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呢?

本焕:我讲给你听,我天天也运动。每天吃过饭都会转一转。我的运动都是大的运动,走动的运动。

晶报:佛教里讲求坐禅、参禅,您觉得这是不是对身体也有很大的好处啊?

本焕:有好处,有好处,有好处。我出家81年,现在103岁,你觉得怎么样啊?

晶报:很好。

本焕:觉得好,那就学我嘛(大笑)。我好,你学了,将来也好了。

晶报:那么打坐有什么讲究吗?怎么才能坐得住?

本焕:还是要思想安定,身体安定,才坐得好。思想安定,身体就会安定,思想是主要的。


每天上午9点左右,本焕老和尚都要听人读报。

对感兴趣的报道,本焕老和尚会拿着放大镜仔细阅读。

要思想安定首先要放得下

(旁白:采访中,老人的笑容让人印象深刻,即便是记者再三追问有关“思想安定”,老人家依然不嗔不怒,包容的笑容和智慧的回答,让“不知道”的记者慢慢体会其中的“道”。)

晶报:参禅有什么方法吗?

本焕:禅宗强调一个“疑”字,就是“起疑情”。“疑”字从哪儿提起呢?从一个“不明白”上提起。当你在这个“不明白”上认真地疑起来,来回地参究,它就是止,就是观,它是直指心性的。所以,

“疑情”起来之后,它是很有力量的,很有滋味的。它可以不疑而自疑,不参而自参。你越是参越想参,越参越高兴,直到疑成一团,突然来一个桶底脱落。

晶报:您一直讲“安定”,但我知道您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坎坷,是什么让您“安定”的?

本焕: 我在高旻寺修行7年,到五台山住了10年,这就是我身心安定的好处。我要是思想不安定就没这个好处。再有,我在五台山走三步拜一拜,走三步拜一拜,拜了300多里路。到了5个台顶,又拜5个台顶,这就是我身体安定、思想安定的行为。

晶报:非常佩服您!

本焕:不要佩服,要佩服我就要好好学习。

晶报:但是,现在的社会相对浮躁,现代都市人怎么样才能做到您所指的“安定”呢?

本焕:人的思想都是复杂的。每个念头,念念都不停,念念不停就是思想不停的原因,所以首先要思想安定。

晶报:怎样才能学会思想安定呢?

本焕:放下……能不能放下了?放下就行了,放不下就没办法了(老人又蹦出来一句白话。)

晶报:那什么叫“放下”?怎么才能放得下?

本老:放不下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我”字。“我”的家庭、“我”的妻子、“我”的儿女……什么都是“我”,全部都是为了“我”,我们大家都死死抱着这个“我”,放不下这个“我”,既然放不下,也就提不起;能够放得下来,才能提得起。

花心血写好文章也是功德

(旁白:老人多年来保持一个习惯,早上9点左右,先读一份《参考消息》,再选读其他报纸,除佛学外,他最关心的就是国内外的时事。)

晶报:您这一生的目标是什么?

本焕:我们出家人讲求用功办道、了生脱死,这就是我最大的目标。

晶报:那您觉得您这一生幸福吗?

本焕:(一开始听成辛苦,老人说“不辛苦”)我觉得没什么幸福不幸福,我一天到晚就是经经常常地做了。好是这样,不好还是这样。

晶报:佛教里边什么才是幸福?

本焕:学佛的就感觉佛学好,不学佛的就感觉不到佛教的好处。

晶报:我们都非常敬重您,您有没有什么话送给我们晶报的读者?

本焕:你们这个报纸一定花了很多心血,国家的大事,人民的大事,都写到报纸当中。你们写的文章,用了很多心血。用很多心血,你们这个文章才能写得好。你们写好文章,大家看到,这就是你们的功德。做得好,功德就更大。

晶报:谢谢您!

本焕:我希望你好好学,学得好了好好地做,做好了,将来对国家、对人民有好处。

晶报:祝您身体健康!

本焕:谢谢!

【名词解释】

桶底脱落

桶底脱落是禅宗很出名的公案:某天,清了禅师到厨房看弟子们煮面,忽然面桶的底掉了,整桶面全掉了出来,众人见状都说很可惜,可禅师却说:“桶底脱落是件好事啊!各位为什么烦恼呢?”意为桶底都掉了,桶中什么都没有,而且东西再也装不进去了。之后禅宗常用“桶底脱落”来比喻恍然大悟的境界。

【第二部分】

特写

与《参考消息》相守近半世纪

本焕老和尚每天坚持读报,数十年如一日

采访当日,记者在方丈室外静静观察。在长达数小时的时间里,前来参拜的人络绎不绝,并不时有人跑到本焕老和尚跟前请求“加持”,祈求“发财、升官”,4平方米左右的方丈室内,持续着喧嚣。直到9点左右的读报时间,房间才能安静下来,本老也得以静享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间。

“今天的报纸讲到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关系……”先是侍者凑到本焕老和尚耳边,拿出一份《参考消息》,从头到尾读一遍,这是每天的第一份“读报功课”,据说,这一“功课”已经坚持了数十年,《参考消息》已然成了他的一位老友。

此外,当天记者还偶遇一位年届8旬的老先生,主动上山来给老和尚读报,只见他还事先仔细地对报纸进行了剪切,老和尚听起来也很认真。

“薄熙来在重庆打黑,说要打黑到底。”只见老先生拿出一份《香港商报》,凑到老和尚的耳朵边上。本老默默地听着,很认真。“厉害。”他轻声回应,倾听的姿势并不变。随后,右手在桌上拿起放大镜,将脸凑到报纸前,仔细地看起大标题。接着,老先生颇有默契地拿过报纸继续读,老和尚继续听。每到关键部分,老先生还有意识地略做停顿,此时老和尚也会意地点点头。

在听到其中的一个涉黑人员竟然有市人大代表的身份时,本焕老和尚右手食指向前有力地顿了顿,轻叹:“解决这些问题很不简单,很不容易,要中央大力支持啊。”老先生频频点头,一时间,方丈室内充满了和谐融洽的气氛。

【第三部分】

手记

洗脸水刚够湿润毛巾

本焕老和尚自身简朴心怀苍生

“你不要问我一些佛家的大道理,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尽管问。”当记者怀着忐忑的心情接近这位103岁的“佛学泰斗”,提出要请教“佛学与养生”的问题时,面对懵懂的记者,老人慈爱而详尽的回答让记者释然,他不时穿插在谈话中间的开怀大笑,更让整个采访充满了愉快。

慈祥而智慧,可敬更可亲,很多接触过本老的人,都有这样的共识。而与他更亲近的人,感受更深。正在筹建万佛堂的相先生与本老相识甚久,本老的节俭让他印象很深,“洗脸水,只要足够把毛巾湿润就可以了,”吃饭时,掉在自己面前的米粒,他都会认真地捡起来吃掉,菜吃得也相当简单,为了避免浪费,他总是把素菜放在小碟子里,吃得干干净净。“就连小小纸巾,他都要撕成两份使用。”

就是这样一位极尽简朴的老人,对慈善事业从来毫不吝惜,每遇大的灾难,必出手援助。其中,仅在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害中,他就以个人和弘法寺名义向灾区捐款300万元。

“我一个百岁老人,睡觉只要一张床,饭有三顿,房有一间,穿衣有几件袈裟就够了,十方供养的还是要回报给十方。”在一次谈到佛教与慈善事业时,老和尚这样说。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老和尚说,这就是他今生的志愿,并已亲手写成匾额,挂在了方丈室内的显要位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焕老法师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今天座上的几位大居士要我来给...

「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的晒蜡法师

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闲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

明学长老的「佛事道影」

明学长老92岁,而体型瘦削,风范淡定。2012年5月19日到...

蕅益大师法语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

阿那楼驮尊者的故事

阿那楼驮,此云无贫。昔于饥世,以稗饭施辟支佛,九十...

你为什么就碰不到高僧

现在社会资讯发达,对修道人来是很不利的。大家都往别...

116岁肉身和尚:妙智法师

妙智法师,俗姓蔡,名松苍,祖籍福建福州,生于清光绪...

净土宗第七祖省常大师画传

一、生于乱世,七岁出家 省常大师,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六...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文殊菩萨手持如意的启示

从前在寺庙里看过一尊文殊师利菩萨,白玉雕成,十分晶...

天人福报极大,为什么不能修行

问: 天人福报极大,为什么不能修行? 答: 天又分色界...

只因众生有生死,佛才讲涅槃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在《圆觉经大疏》中说:以一切种智释...

【佛教词典】龙牙

(地名)湖南龙牙山居遁禅师,初参翠微并临济,后嗣洞...

【佛教词典】托胎

梵语 garbhāvakrānti,巴利语 gabbhāvakkanti。即托...

如果没有业力的存在,你会积极修行吗

如果你是凡夫,你用任何理由生气,情绪有能、所,就会...

孝顺父母有三个等级

郁多罗是一位品行端正,年轻有为的优秀青年,尤其他孝...

素食使死亡率下降

编者按: 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参战国...

不信净土的人有这四种特点

那怎么样才能信净土法门呢?前面的偈颂谈到多生多劫以...

怎样为亲人修福报呢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

痛苦的果报,都是由错误的思想产生的

在依他起性当中,依他所执的遍计执是没有的。这个地方...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

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火车就要启动的时候,一位老人急匆匆地踏上车门,一只...

恒真净土变现净土

今天我们讲的净土的第三个概念,叫恒真净土。也就是释...

把不妄语作为口业的最高准绳

口业,我们第一句话是病从口入,吃很多肉,吃很多不应...

圣严法师《祈福法会有用吗》

佛教团体经常举办各种法会,包括祈福平安法会、消灾祈...

时时刻刻都得到加持和摄受

很多朋友都问过我,你念了多年的佛了,念佛有没有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