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苦与乐只是主观的感受

圣严法师  2011/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行菩萨道的人,心中没有任何度众生的念头,也不计较自己是否能得到回馈,因此能体会解脱的快乐。可是,在世人的眼里,这样不停为众生忙碌是很辛苦的。可见,苦与乐的感受因人而异,并没有绝对的标准。

其实,苦与乐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心中主观的感受,并不在于身体的感受或外在的事件。例如,我出生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而且又是兵荒马乱的时代,吃不好、穿不好,可是因为我一出生后的环境就是如此,所以并不以为苦。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发现那段期间真的很辛苦。不过,即使再苦的日子也还是度过了。所以,只要我们主观的观念不要判断、计较,就不会觉得苦了。

以工作时的心态为例,如果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做起事来一定也能甘之如饴。反过来说,如果你老是认为自己被分派了很倒楣的任务、待遇很不合理,结果就像被人用枪强押着工作一样,心不甘、情不愿,又还是非得面对不可,而处于恐惧和痛苦之中。

但是,你如果能反过来想:「既然这个工作我能做,我也愿意做,那就好好地做吧!说不定我的努力真能帮助人们得到平安、幸福,那么辛苦也就很值得了。」如果真能这样想,当你努力工作时,虽然比任何人都辛苦,早出晚归、刻苦耐劳,还要挨骂、接受抱怨,你也不会觉得疲累。因为你能体谅那些骂你、不愿意帮忙的人,他们不知道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你知道的比他们更清楚,所以你应该多付出、帮他们的忙。至于他们是不是骂你、怨你或是感谢你,都没有关系,只要他们快乐就好。

由此可见,内心的苦与乐,往往不是来自于物质条件的富足或是身体的健康。有些人虽然生活条件很贫穷、身体不健康,却活得很快乐;而有些人即使很富有、身体也很健康,却活得很痛苦。所以,痛苦实际上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与状态,如果你的心态是痛苦的,那么无论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痛苦的。有些人以为上天堂之后就没有烦恼和痛苦了,其实,如果你心中的烦恼很多,即使上了天堂也等于在地狱;反之,如果你心中一点烦恼也没有,就算你在地狱里,也等于在天堂。

既然苦与乐都是内心的感受,那么我们也可以藉由转变观念来转变感受。例如孕妇怀孕时,不知道生下来的孩子,会是男孩或女孩?长相美或丑?其实,男、女、美、丑的好坏都是很主观的,先入为主的判断对孩子而言一点都不公平。如果能告诉自己:「反正无论男、女、美、丑,都是我的孩子。」等到孩子出生后,就不会有任何抱怨了。

同样的,对于已经尽心尽力完成的事,不论它的结果究竟如何,都不需要太在意。如果结果很好,那当然很好;如果不好,也不必难过,因为自己已经尽力了。如果能永远都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无论发生了任何事,你都会认为这件事对你是有助益的,而欢喜地接受它,就能离苦得乐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有一念的大悲心,就可感得无边的果报

种种的方法,个人的用心不同,经常用这个心,你就是菩...

星云大师独白:有苦不能说 我就这样忍了一辈子

一九八五年,我从佛光山住持之位退居下来,将寺务交给...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好,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在道场里面来行走之际呢,一...

快乐如果是真的,那它就不应该消失

一位年青的西方僧侣刚到阿姜查的森林寺院中的一家分院...

过多的欲望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

世间的人或者为物所累,追求物质,追求事业的广大;或...

能让在家人获得现世后世安乐之八法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

遇到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

问: 我皈依佛法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

有痛苦生命才有意义

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永远完美的东西,就像你认为自己已经...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圣严法师《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较》

如果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和别人较量的话,会是很痛苦的...

圣严法师:找不到心

禅宗说:「参禅不在腿。」这是说,参禅不一定要靠打坐...

圣严法师:居安思危,临危不乱

一般人之所以会恐惧,多半是觉得所处的环境中有种种的...

圣严法师《佛教入门》

如何理解佛教 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论他信不信佛,在日...

【佛教词典】唯蕴无我心

(术语)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四。入声闻乘修四谛观法...

【佛教词典】教寺

(杂名)对于禅寺律院之称。谓真言天台等曰教宗之寺。...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一、业的习气,二、外...

任性娇养孩子,则与杀其身过无量倍多

来书所说,皆从自己身心习气上究竟,不胜欣慰。然在凡...

因果究竟是同时还是不同时

这里,讲到两个观念:因果不同时跟因果同时。 第一、我...

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一、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从培养慈悲心的观点出发,佛陀希...

禁火莫烧山林

禁火莫烧山林,就是禁止放火,不要烧毁山林。那么从下...

参禅,究竟是坐还是卧

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

佛制杀戒是最善的功勋

佛教和儒、道二教设教化导的初心,都是劝人向善的。但...

护生的习惯

口业篇 1、不杀生的人,不应该说哪里的河川应该清理、...

嫌弃是损福报最快的方式

如果你去仔细观察,很会嫌弃和抱怨的,都没有多少福报...

高僧的眼泪

有一位中年才出家的高僧,住在离家很远的山上的寺院,...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人生是苦

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也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