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辨别菩提心的邪正真伪

星云大师  2018/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辨别菩提心的邪正真伪

菩萨是印度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凡是觉悟到生命苦空无常,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不论出家在家,不分地位高低,只要能发菩提心者,都有资格称为菩萨。

第一课,先说菩萨道的起点——发菩提心的因缘。菩萨,不是生下来就是菩萨,所谓:「没有天生的弥勒、自然的释迦。」从菩萨的因位到成佛的果位,是多生累劫,自初发心经过五十一个阶位精勤不懈地修行各种济世利人的功行而完成的。就如要成为大学教授,必须经过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最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等,才有资格任教。从无知的童蒙到广博的学士,除了本身的勤学好问,也须有父母、师长、社会诸多的因缘资助。同样的,要从初发心的菩萨因位到等觉菩萨的果位,发菩提心是重要的起点,但发菩提心也要辨别其邪正、真伪、大小、偏圆,以免误入歧途,偏离正道。

如何辨别发菩提心的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呢?

1.不为名闻利养,不耽世间欲染,只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2.不怕佛道长远,不畏众生难度,只为佛法兴隆,人民安乐,如是发心,名之为真。

3.不求个己解脱,不望当生成就,只为悲智双运,菩提道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4.不滞人天福报,不欲声闻独觉,只为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发菩提心的人,需要发恒常久远之心,视人溺如己溺,鼓舞内在的动力能源;以不忍圣教衰的护法精神及不忍众生苦的菩萨心肠,而发上弘下化的大愿,一方面勇猛地修习对治烦恼生死的法门,一方面无畏地深入五浊恶世,随处拔众生之苦,与众生之乐,示教利喜。如《现观庄严论》说,菩萨以「智不入诸有,悲不住涅槃」的悲智双运精神,同处众生的生死烦恼海中,发起大悲哀愍一切众生的利济之心,勇猛精勤地开展菩萨的世界。

清朝省庵大师说,发菩提心有十种因缘: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正法久住故。

发菩提心应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菩萨道的起点,就在慈悲的培养,方便的增加。菩提心不是一时的情绪,而是从生活中点滴的受持奉行:不放弃一个众生,不轻视一点小善,以佛道为依怙,以真理为法侣;如此行持菩萨道,才不致沈沦无边的苦海里。

历代圣贤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均可作为修行人的典范。如《本生经》载,佛陀往昔行菩萨道时,曾不惜性命「舍身饲虎,割肉餵鹰」,以完成菩萨布施度的宏愿。作忍辱仙人时,为歌利王割截肢体,以不生瞋恨而完满忍辱之修行。另外,如舍利弗独自一人前往北方监造只园精舍,并勇敢地面对憍慢自高的六师外道,以神力降伏之。目犍连为维护正法的传布,无惧于异教徒的伺机迫害,终于为教殉难。富楼那到西方输卢那国教化粗犷的人民,只为佛法可以兴隆,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摩诃男自沈于水,以救族人,乃至须达多、梨师达多举所有资产以为供养、布施等,这一切都要靠菩提心发起的力量,才能有此大愿大行。

刘宋昙无竭,历经险难,前往中印度求取经典,几乎丧命。唐代神会大师欲振师门六祖之风,设无遮大会论战时贤,多次遭遇迫害,甚至因御史卢奕的诬奏,奉敕黜离洛阳荷泽寺;然为大事也,不惜身命,终于确立南宗为正统禅门。智实大师因唐太宗重道轻佛,以僧为末座,智实不受诏令,被流放岭南,无怨无悔地说:「我非为争先末,只为让后世知大唐有僧耳!」惠主大师因陵阳公将驴骡放任在大殿游走,为力卫殿堂,以死抗拒,不惧权势。志超大师,不畏严敕——私自度僧者加以极刑,仍照常剃度,以维护僧宝。元代法珍比丘尼为法宝流通,毅然挥刀断臂募资刻藏,感动四方信士,发心赞助,积三十年始成《赵城金藏》。设若没有上述成千上万人的舍身舍命行菩萨道,佛法命脉如何延续于后世?

修习菩萨道者,如果能发心严正,时时自觉有所不知、不净、不能、不圆,勤奋地遍学一切法门,心心上求佛道,念念下化众生,发挥「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菩萨精神,此即为菩萨道的起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怎样修习发菩提心

如果我们能在内心真切地生起对三宝的净信,当这个净信...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

通过专注跟正知来对治菩提心的失坏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不复退还而失坏因,故立定慧波罗蜜多...

往生净土要不要发菩提心

我们现在来反推一下。比方说你求生净土,却不发菩提心...

净界法师:菩提心修学述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诸位...

什么叫「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 什么叫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安法师答...

「做事不一定要发心,发心一定要做事」对吗

问: 有老师父开示说:做事不一定要发心,发心一定要...

佛陀最初发菩提心的因缘

一次,佛陀为大众说法时,喜王菩萨请问佛陀:世尊!菩...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星云大师:贫僧一生的岁月里一直与病为友

贫僧从小说来应该是一个健康宝宝,但眼耳鼻舌身心六根...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如空注雨起浮泡,自...

用爬楼梯来比喻人生

现代的社会,医学发达,生活素质提升,在先进的国家里...

顽劣愚痴的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一天

佛教信仰的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亦...

【佛教词典】世依

佛的尊称,因佛是世人所依靠的大圣人。...

【佛教词典】别执一蕴为我我所

【别执一蕴为我我所】 p0689   大毗婆沙论八卷五页云...

障碍大乘的32种因缘与速得成就菩提的32种因缘

尔时,宝女白佛言:世尊,何障碍故,不令众生疾得大乘...

念诵地藏菩萨名号能离一切障缘

净法也是一念心生,染法也是由你心生,都是你现前的体...

如法修行 如佛亲教

过去,佛陀曾住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律园。一日,斛饭王...

很恐惧死亡,该怎么办

问: 妹妹身体不好,总恐惧死亡怎么办?为什么她放不...

两鬼争尸的故事

优波鞠多尊者,有一天,有一个人,有个年轻人,要拜他...

欲望不可无休止

民间流传着一首《十不足诗》: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

对别人产生反感厌恶,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召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

圣严法师《平安符》

我有一次坐出租车,看见驾驶座上方挂着十八王公、行天...

净慧法师:修行要抓住当下这一念

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障碍我们见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其实分别心...

以至诚心供佛,获大利益果报

昔日,世尊在负弥城随缘度化。有一天,佛陀告知阿难尊...

不要说别人过失,一切错误都归自己

学佛之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以辱骂别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