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境之善恶,由心之善恶所感

印光大师  2015/11/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境之善恶,由心之善恶所感

适接手书,并《大士集》,不胜欣忭。大士碑文,经黄君注出,则大士恩泽,遍沾群萌矣。随即与玉仙书,说其所以,并将阁下之信,一并寄去。注成刊板,固不必说,不刊,则彼何汲汲然欲祈阁下注也。但注成之后,当将原稿由光处转寄,待彼阅过,则刊木板,或排铅板,方可定夺矣。其万君所问,当书之于后。大著《大词典》,字过小,光目力不能看,偶见一二则,似有可商酌处,亦书之于后。蒙佛接引一段下,所说不错。

《天亲论》,即《无量寿经论》,亦名《往生论》。大藏目录,名为《无量寿经优波提舍》。“优波提舍”,即"论"之梵语耳。

“ 隔阴之迷”,“阴”谓色身,即五阴也。由此菩萨,未断三界内之见思惑尽。一经受生,犹有所迷,故云隔阴之迷。许多大根器人,最初亦与凡夫同一迷悖。或遇逢缘,或一闻开示,立地便悟,直同两世人一样。皆因宿世深植善根,未断烦惑。一经转世,便成迷悖矣。以未死为现阴,死而未受生为中阴,受生则为后阴。此后阴且约未死前说,若约受生后说,又名为现阴矣。隔阴之说,指此。

拨置西方弥陀,以为心外取法,此参禅不得意人之通病。唯执有心不知有净土,与净土之教主也。意谓一切唯心,弥陀既在西方,即是心外取法。不知一切唯心,娑婆乃唯心之秽所感,极乐乃唯心之净所感。西方之阿弥陀佛,即吾人自性天真之佛,吾人自性天真之佛,即西方极乐世界之阿弥陀佛。不达唯心,妄生取舍,其过可胜道哉。心外无境,境外无心。以心净则佛土净,心秽则佛土秽,境之善恶,由心之善恶所感。断无有善心净心而感恶境秽境,恶心秽心而感善境净境者。以是之故,故曰:心外无境,境外无心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临事对人时,应抱持怎样的态度

我们每天张开眼睛后,生活的二六时中,总会面临许多不...

客来客往,自心不动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

护他即是自护

释迦牟尼佛昔日于拘萨罗国游化时,一日在私伽陀村落北...

知天命就是知因果

富贵、贫贱,这种因果是跟你的善恶业力直接关联的,这...

以什么样的心态听法,能得到最大利益

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说: 佛非水洗众生罪, 亦非手拔...

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调心,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古德云:君子慎所习。 良习,...

心能够无住,得这四种好处

这个地方讲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种功德。我们前面讲过引发...

心中有一个【高度】束缚着自己

有这样一个实验:往一个玻璃杯中放进一只跳蚤,同时在...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心境之区别

原文: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

印光大师:深信净土后,方可学余宗

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

杀业积久,则爆发灾害

众生不知果由因招,念念起贪瞋痴,发而为事,则无非杀...

念佛如何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於口者。然回向祗...

【佛教词典】四种道品

(名数)台家就三十七品之道品立四种。...

【佛教词典】罥索观音

(菩萨)不空罥索观音之略称。...

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取决于至诚心

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实际上就取决于至诚心。第十八愿...

心中妄念纷飞,要用什么方法对治

问:心中妄念纷飞,应当用什么方法对治? 答:佛在《...

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

修禅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对禅理一知半解,只凭嘴上空说...

最简单的施食法:六字大明咒施食

丹真绒布上师餐前必做上供下施。下施时,念诵观音菩萨...

【推荐】诵经如何达到最佳状态

我们说读诵一部经典,要恭敬受持、法加持受持、随闻入...

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尝读十六观经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众生心...

千万不要在家里杀生

非要吃肉,不要在家里杀,买现成的。你在家里,总希望...

轻毁出家人会成熟极重恶报

佛曾经说:任何众生如果对身披袈裟的比丘产生恶心,因...

天下有五种不祥之事

在《孔子家语》上也有这样一个典故。有一天,鲁国的国...

最殊胜、最有效果的供养

一直以来有善士发短信、邮件和打电话表示愿意供养我,...

随顺世缘远离得失

我们禅修要有信心,不要被表面的平凡所迷惑,因为禅就...

本愿念佛,不是信了随缘念念就能往生

传统大德们怎么弘扬,我们怎么去做。所以说宁信古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