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自利与利他的关系

印光大师  2016/05/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自利与利他的关系

1、然欲利他,先须自利

须知此四宏誓愿,乃三世一切诸佛誓愿之本。汝于日用举心动念,须令与此相合。若与合者,扩充令其圆满;若不合 者,断除令其净尽。然欲利他,先须自利。若非自己先出生死,何能度彼生死众生?譬如溺于海者,不能救海中沉溺之人。如来所说了生死法无量无边,唯净土一 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若欲即生了办,舍此未由。所谓净土者,即生信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

果能信愿真切,一心念佛,至临命终时,决定蒙佛接引,往生彼国。既得往生,则俯谢凡质,高预圣流。见佛闻法,证无生忍,神通智慧,不可思议。然后乘本愿轮,回入娑婆,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如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普令一切众生,同出生死,同成佛道。方可圆证自己本具之妙真如心。方可究竟契合乎菩萨四宏誓愿,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也已。《与心愿居士书》

2、不能自利,断不能大利于他

观来书,可谓发大菩提心,以期自他俱利者。然曰自利心淡,利他心切,亦有语病。不能自利,断不能大利于他,二者当以不分亲疏为是。然利他正一愿而已,自利则必须竭尽心力。则自利一边,何可以谈,而妄学大菩萨身份也。《复胡宅梵居士书》

3、自未度脱,利人仍属自利

学佛必须专以自了为事,然亦须随分随力以作功德。若大力量人,方能彻底放下,彻底提起,中下之人,以无一切作为,遂成懒惰懈怠,则自利也不认真,利人全 置度外,流入杨子拔毛不肖利人之弊。故必须二法相辅而行,但专主于自利一边。二林之语,亦不可误会。误会则得罪二林不小。二林之意,乃专主自利,非并随分 随力教人修习净土法门全废也。利人一事,唯大菩萨方能担荷。降此,谁敢说此大话?中下之人,随分随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门, 有六度万行故。自末度脱,利人仍属自利。但不可专在外边事迹上做。其于对治自心之烦恼习气置之不讲,则由有外行,内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 自以功利为德,则所损多矣。

人当自谅其力,不可偏执一法,亦不可漫无统绪。以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为主。遇一切人,上而父母,中而兄弟, 朋友,下而妻子、奴仆,皆以此为导,将谓非自利乎?一灯只一灯, 一灯传百千万亿灯,于此一灯,了无所损。孰得孰失,何去何从。岂待问人方了知乎。《复周群铮居士书三》

是则唯欲利人者,正成就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适所以自害也。《药师如来本愿经重刻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分粥的启示

自从佛陀创教后,僧团逐渐形成独特的组织和制度,传入...

菩萨如何成就利他菩提心

由施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正摄受。 由戒波罗蜜多故,...

现阶段你还无法度仙界冥界的众生

问: 我是一个虔诚信佛已皈依没受戒的俗家弟子。我的家...

度众生苦,一切要从利他的角度出发

我们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过去业报所感,要追求幸福,不...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会有它们好的一面...

菩萨八法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

以利他之心来经营事业

在这个宇宙间,常吹着一股他力之风,它推动森罗万象、...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印光大师:济公乃大神通圣人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

聪明人习气重问题多以及对治方法

原文: 数日前,令甥崔澍萍来函,并将阁下与彼之函,亦...

《一函遍复》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净土法门,对上、中、下...

念佛时见到瑞相怎么办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

【佛教词典】波罗蜜多修有五种

【波罗蜜多修有五种】 p0793   摄论二卷二十五页云:...

【佛教词典】通说

佛云: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于诸众生,起于...

见佛生欢喜得生天

过去南印度有一个习俗,家中未成年的女孩必须早起,将...

【推荐】品茶

一位屡遭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陀山普济寺,慕名...

为什么痛苦时念观音菩萨却未有见效

问: 法师你好!弟子便秘时痛苦不堪,默念、大声念南无...

印光大师的受戒师父印海律师

光绪八年(1882)农历十月,陕西兴安府(今安康市)双...

三界之苦,轮回过患,应生出离之心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

婆罗门妇害母遭自灭

昔日,有一位婆罗门,他的妻子姿容美艳,但是妇德不佳...

圣严法师《瞋心与慈心》

有人说现代人的嗔心很重,所以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了暴...

智者大师的生平与临终往生事迹

智顗【yǐ】 ,字德安,俗姓陈,河南颍川人。母亲怀孕时...

生命从哪里而来

这种妄动跟业力的流转大致上分成两种:一种是众生的别...

四大菩萨的坐骑及象征意义

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

欣求极乐的两个修观方法

怎么欣求极乐呢? 思惟依正庄严,成就内心的安乐;思惟...

回归纯真的本性

晋朝时,有一位名叫毛宝的小男孩,家境十分贫困。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