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依止善知识的九大利益

济群法师  2015/10/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依止善知识的九大利益

修习依止法,能为学人带来哪些殊胜利益呢?《道次第》总结为九点。

1、得近佛位:如法依止善知识,能使我们迅速接近佛果。因为一切修行必须在善知识的引导下完成,故《阿含经》视之为“全梵行”,如法依止,自然进步迅猛,为成佛捷径。

2、诸佛悦豫:十方诸佛都会欢喜赞叹。这不仅因为亲近善知识是诸佛菩萨的教导,更因为学人能由此止恶修善,解脱生死,这正是佛菩萨对众生最大的期望。

3、常遇善知识:恭敬、侍奉善知识并如法修行,能和善知识结下殊胜法缘,将使我们在未来生生世世有缘值遇善知识。

4、不堕恶趣:在善知识指导下修行,可能一生便解脱生死,即使未能成办,因为依法修行,也不至堕落恶道,而能获得继续修行的圆满有暇之身。

5、速断一切烦恼恶业:依法修行,可迅速断除一切贪嗔烦恼,断除种种不善恶业。

6、不背菩萨行:众生刚强难调,或好坏不辨,或以怨报德。因此,发菩提心而不退转,需有极大勇气和耐心。这就必须在善知识引导下反复熏陶,不断训练,否则是很容易中途退心的。

7、常具正念:我们有种种心理因素,其中的大多数都是依无明、烦恼而生起。这些妄念是无始以来的积累,根深蒂固且力量巨大。唯有在善知识引导下,由闻思修建立正念,才能彻底对治妄念,常具正念。

8、功德资粮渐渐增长:依善知识引导,修习五戒十善、六度四摄、三十七道品等,能积集功德法财。很多人自恃利根,无视善知识的作用,但往往修着修着就没了感觉,甚至修到凡夫心的轨道。因为我们对修行所经历的境界还不熟悉,无法判断每一步是否正确。在此过程中,时刻离不开善知识的指点。

9、成办现前究竟一切义利:依止善知识修行,能同时成办现前和究竟的双重利益。《道次第》的修行,正是建立在这两种利益之上。下士道的五戒十善,能为我们带来现生的幸福安乐及来生的人天福报。而中士道、上士道的修行,则能使我们开启智慧,成就解脱,最终证得佛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一句名号成佛有余,何况世间的福德利益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由弥陀悲智愿心称性缘起,乃法...

供养地藏菩萨,所住的地方就能得这十种利益

这些未来和现在众生在他所住的地方,在南方清洁之地南...

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事业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

学佛要怎么学

第一是严守戒律,让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念都清净...

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

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我们所要改造的命运...

契理契机,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想给...

如何看待师父的「不清净」显现

根据佛教经典的记载,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末法时期,...

冥阳两利的《药师经》

大多数佛教徒都知道地藏经是一部冥阳两利的佛经;其实...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这个自我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看不清自己。所以,修行的首要任...

处世间,如虚空

出家人的生活,一方面是通过戒律来规范自身行为;一方...

如何看待世间人所认为的佛教消极观

问: 在现实中,有些人不敢走近佛教,以为佛教是消极...

安忍不是懦弱的表现

安忍是佛法中很重要的一环。要达到面对、遇上任何人、...

【佛教词典】毗钵啰哩曳萨多

(印相)十二合掌之一。译曰反背互相着合掌。大日经疏...

【佛教词典】五大部

指五种大部。(一)大乘经中之五种大部经典。又称五部大...

大安法师:胸怀越大,福报越大,智慧越大

一个人他的福报的大小、智慧的浅深,就看他的胸怀。胸...

我们如何转苦为乐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天性都是渴望快乐的,谁都不希望...

星云大师《不要将歉疚带到棺材里去》

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经常勉励徒众应该...

从随缘中得到无量法喜

我们在四祖寺举办禅七,四祖寺就是四祖开辟的道场,四...

大安法师谈母亲念佛及往生

2008年9月18日下午四时许,一位83岁高寿的优婆夷在东...

懒惰让你跟财富无缘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很是贫穷,半间草房,...

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

【原文】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

如法的出家方式及出家功德

提起佛教,不少人马上会联想到寺院里、银幕上圆领方袍...

明末高僧莲池大师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呢想给大家说说众所周知的莲...

有烦恼是因为没有学会放下

勇于舍弃并且敢于放下人生舶种种包袱,才能够轻装前行...

十六个菩萨沙弥各自所成哪些佛

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