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2014/03/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是苦),集谛(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苦),灭谛(无苦的状态),以及道谛(去除苦的各种方法)。在这里,悉达多把苦谛放在第一位,这样做不是没有深意。如果你不了解苦或不知道自己正在受苦,你就不会有出离的欲望。不过通常我们对道谛较感兴趣,我们认为苦谛是很容易理解的东西。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你缺乏精进,那么你有必要重新了解苦谛。因为缺乏精进表示你并不完全了解苦。

如果你走进一个没有灯的房间,你看不到屋里潜藏的危险-地板上的一条蛇,那么你就不会有逃走的想法。苦谛就是打开灯,让我们看到地板上的那条蛇,这样我们才会产生逃走的想法。如果你想逃走,那你就有了出离心。如果你不知道地板上有条蛇的话,你可能会直接倒在床上,然后进入梦乡。这样你早晚会被蛇咬到,可能在夜里,也可能在第二天起床的时候踩到蛇而被攻击。我们总是试图过和蛇和平共处的生活,既不走出房间,又能安稳睡觉。更离谱的是,多数时候我们都不认为那是条蛇,我们认为那只是根绳子。对我们毫无杀伤力。

佛陀讲述苦谛,目的是要告诉我们,那不是条绳子,那是条蛇,一条剧毒的眼镜蛇。不要存任何侥幸心理。除非你是技术高明的驯蛇人,否则不要尝试着和它共处。那会要了你的命。在佛教里,灯象征着智慧之光,如果你打开灯,你就会知道,那确实是条致命的毒蛇。但是在没打开灯之前,由于光线幽暗的缘故,你可能会误判,你会错误的认为那是条绳子。你不会害怕绳子。我们总是缺乏精进,那是因为我们并未认识到自己的身边是条蛇。

想一下,如果你在看电视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沙发边有条眼镜蛇,它正在深情的凝视着你。你会怎么样?继续欣赏电视还是和它深情对视直到它羞赧的低下头?你一定会立即从沙发上弹起来跑出去,边跑边叫。这种立即跑出去的迫切心情,就是精进。如果你缺乏精进,那说明你并未发现那是条眼镜蛇,你错误的认为那是根绳子,所以你无动于衷。

你每天只拿出非常少的时间去修行,你要把你爱看的电视看完,把你爱逛的论坛看一圈,当你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东西了,你才会把剩余时间赐给修行。这就如同一个屁股着火的人还在盯着电视机。一般来说,我们只愿意承认那些明显的苦,和心爱的人或物分离,喝汤的时候被烫了嘴,被人歧视,得了食道癌之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认可这种苦,因为这类苦明显到你无法否认的程度。但对于另外一些苦则不是每个人都认可,包括那些宣称自己是佛弟子的人们。

虽然他们并未反对佛陀所说的这种苦,但是你也很难从他们的行为中看出他们认可这种苦。如果他们真的认识到这种苦,那他们就会象发现蛇的人一样,以最快的速度跑出去。目前这样的事情并未发生,这足以说明至少在内心深处你并不认为一切皆苦。这类苦如同慢性毒药,被放在你每天的咖啡里,被你喝下。你认为有些事情并不是苦(至少不全是苦),爱情,升迁,光线充足的好房子,好吃的食物,设计精美的书,众人的崇拜。这说明你尚未意识到自己的脚边是条可以致命的毒蛇,而不是根绳子。

那些被视为快乐的痛苦,事实上,只是一个美丽的陷阱,如果你吃了一个好吃的东西,你就会想吃第二个。但你能否吃到第二个,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苦很容易由此产生。如果你习惯了一件事,你会视它为快乐,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无法继续做这件事,你会非常痛苦。据说有些人退休之后就急剧衰老,百病缠身。对苦的了解程度决定了你是否精进,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身边有条眼镜蛇,他没有理由不想逃出去。如果他不想逃出去,那只有一个原因,他不知道那是条毒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修行千万不要包装打广告

现在人都喜欢用术,商业就靠打广告。术是天道最忌讳的...

让反思成为成功的加速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但不是所...

在家人从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一、修行功夫贵恒常 很多初发心的人来问:老和尚!弟...

把吵嘴的劲头拿来学佛

修行最重要是四个字:信、解、行、证。为什么会信得不...

林则徐:十无益格言

1、【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一个人,假如连父母都不孝...

【推荐】行住坐卧中如何积累净土资粮

净土法门有理有迹。理是内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

【推荐】解脱的四要

前言 我们学习佛法,目的在解脱烦恼的束缚,觉悟宇宙人...

感受是跟你的业力有关系

诸位要知道一个事情,当你看到某一个人,你起快乐的感...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看病的时候,应为病人念一偈子

凡沙门、居士,见疾病人,须时看护之。 就是说有了生病...

【推荐】不偷不盗,一生无忧

很多人觉得非常委屈:一辈子什么缺德事也没干,为什么...

我和观世音菩萨是「同学」

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左胁士,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

【推荐】《杂阿含经》中居士的修行方法

《阿含经》是佛灭度后首次结集的教法,属于佛教的根本...

【佛教词典】楞严经疏解蒙钞

(书名)六十卷,略称曰佛顶蒙钞。海印弟子蒙叟述。蒙...

【佛教词典】无想有染证

【无想有染证】 p1072 成唯识论五卷八页云:又契经说:...

如梦如幻的修学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它是一个如梦如幻的修学。怎么说呢...

在生活中如何智慧觉照

问: 虽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生活中如何智慧...

业感缘起——业​果

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

「天地人合一」是否回归本源

问: 天地人合一是否回归本源?它与圆成佛道是一还是...

鱼贩与老和尚的故事

在某个寺庙里有一位年老的和尚,出家已经很久了。但是...

善人则亲近,恶人则远避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

先找到根本,才有资格修学

我们看现瑞许说: 即时如来从胸卐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

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

从前有一个人,在某天夜晚对他的儿子说:明天一早,你...

如何判断发心的真与伪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

舍下一分,得一分自在

人生是苦。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可的,因此我们有著许...

星云大师《做人密行二十五事》

1、 忍一句,耐一时,退一步,饶一着,是为做人的密行...

福报是自己努力得来的

常常有人羡慕:某人的福报真好,家世风光,子孙多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