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何谓解脱》

圣严法师  2010/10/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谓解脱?一般可分为身的解脱及心的解脱。例如我们因为犯了法而坐牢,身体便受拘束;如果从牢里出来,便得解脱。但是心的解脱比身的解脱更重要。如果我们心里面没有烦恼、没有执着,虽被关在牢里,心仍是自由自在。

有位居士跟我谈起某某人,说他可能要坐牢了,在他快要坐牢之前,很多人跟他说:‘很好啊!你有这个机会可以闭关好好修行了。’我说:‘这句话有问题,若是心已得解脱或得自在的人,到牢里去,对他而言的确是修行。否则,坐牢便是坐牢而已。’

我曾经在山中闭关,前后共计六年。有人问我:‘住在里面是不是很痛苦?’我说:‘如果是坐牢会很痛苦的。但是,我是闭关修行,我很自在。’因此,不能够把闭关当成坐牢,或将坐牢当成闭关,这二者完全不同,而其不同的地方,即在于我们的心是不是自在!

解脱在于心

现在我举二个禅宗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是禅宗四祖道信禅师的故事,道信禅师在十四岁就出家了,他见到三祖僧璨禅师便说:‘但愿大师能够慈悲,教我解脱的法门。’三祖就问他:‘是谁把你绑起来?’小沙弥回答:‘没有人绑我呀!’因此三祖说:‘那你还要求什么解脱呢?’这时十四岁的小沙弥听了马上就开悟了。我说了这故事,诸位是否开悟了呢?请问诸位有谁绑你们?大概诸位没有要求一个解脱的方法,所以听了故事也没开悟。

这故事是说:自己认为未得解脱,是有人绑住了自己,仔细问清楚并无人绑住自己;那就是自己把自己绑起来了。既是自己绑自己,那只要将自己松开就可以了。所以当下就能开悟。像这种情形,于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不都是如此吗?即所谓‘作茧自缚’,自找麻烦,所以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第二则故事,有一位禅师说:‘见、闻、觉、知,俱为生死之因。’又说:‘见、闻、觉、知,正是解脱之本。’所谓见,看见;闻,耳朵听到的;觉,五官所接触的;知,明白。这些都是我们于平常所见、所闻、所觉、所知。如果对它们起分别心、执着心,认为是真的,而牢牢抓住不放,那就变成了生死的原因。

相反地,如果不管见到、听到或感觉到以及明了的事,都能把它客观化,不加入个己的利害得失,即是解脱的根本。换句话说:任何事如果把自己带进去,就有问题、有麻烦。除掉自己的利害得失,就得解脱了。

佛在世时,其弟子阿难有一天与佛出去托钵,看到路边树下有一堆黄金。阿难说:‘世尊,那儿有一堆黄金。’世尊说:‘不,那是大毒蛇,不要看它。’阿难便不再看它。后来,有人经过那里,就把黄金捡起来带回家。当时正好警察在追赶强盗,强盗跑掉了,将黄金随手丢弃。而捡到黄金的人却被捉,被当成强盗来处罚。这说明,黄金如果你把它当成黄金的话,它可能会是一条毒蛇,而若当成毒蛇,那么黄金对你而言便毫无问题,因为你已远离它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觉得环境不好,为何不把你的心换一换呢

九种无为法:九无为说,穷生死蕴,就是深入地研究第八...

为什么多生多劫还没有解脱

我们反省一下我们的一念善根之心,它是多生多劫累积的...

厌离娑婆和厌世嫉俗是一回事吗

问: 顶礼法师。厌离娑婆的厌和厌世嫉俗的厌是一回事吗...

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

【原文】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

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

为了找到平静,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

随顺世缘离纠缠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吃茶去》,讲了我们要安住当...

调伏自心需要善法的扶助

我在十七岁的时候上山下乡,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和一些...

不要为了小事而破坏虔诚的心境

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兴冲冲的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圣严法师《非干我事》

仰山慧寂禅师问沩山灵佑禅师:「百千万种现象一起来的...

禅修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

当我们学习一样东西时,如果心力不能专一,注意力不能...

圣严法师《人在福中不知福》

有位大少奶奶在嫁入豪门前,虽然也曾经考虑到彼此门不...

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

要认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好像愈来愈不容易,有个女孩...

【佛教词典】遍计所执自性有几种

【遍计所执自性有几种】 p1126 显扬六卷五页云:问:遍...

【佛教词典】有待

指人之身体。人体每有待于食物、衣服等之资养而生存,...

初学佛应怎样修行

阿弥陀佛!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

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提誓愿相合

汝母去得甚好,就是你母亲走的很好啊,此殆汝母往昔善...

果卿居士:感谢轻贱辱骂你的人

《金刚经》中告诉我们,有的人现在虽然持戒念经,也已...

离开尘欲,求生极乐

修行就是要离开尘欲,要发菩提心。觉明妙行菩萨进一步...

欣求极乐的两个修观方法

怎么欣求极乐呢? 思惟依正庄严,成就内心的安乐;思惟...

老子的素食思想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老子被认为是具有素食思想的代表人...

顺治皇帝出家的故事

明末有位老僧,在峨嵋山高峰结茅庵隐居。老僧终年不下...

不信净土的人有这四种特点

那怎么样才能信净土法门呢?前面的偈颂谈到多生多劫以...

憨山大师开示持咒之方法

禅人以持明(持咒)为专行,从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发...

净界法师:对恶法的态度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以后,接下来要修助行四正勤。 四正...

冬季适合进补的食材

冬天该吃点啥呢?吃什么最养生?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

不念弥陀更念谁

念佛一法具有这么大的利益,阿弥陀佛以他的同体大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