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见性是离一切相的,没有寂静相,也没有扰动相

净界法师  2024/05/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见性是离一切相的,没有寂静相,也没有扰动相

我们看第一个,开合宝掌来证明客人跟主人的道理。看经文: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佛言:“如是。”

这个地方佛陀提出一个问。

佛陀在法会大众当中屈合自己的五轮之掌,变成一个拳头;屈了以后又把它打开,变成一个手掌;手掌以后又把它关起来,变成一个拳头。如是地重复。他把这个手掌的开合显现给阿难尊者看,问阿难尊者说:你今天见到了什么东西?阿难尊者说:我见到了佛陀这个百宝光明的手掌,在那个地方一下子开,一下子合。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

佛陀的意思是借境观心。佛陀是希望能够假借这个生灭的外境,让阿难尊者来观察不生不灭的心性。好像我们讲念佛是谁,念佛是生灭法,有念,有生住异灭。念完以后这个声音又消失掉了,但是那个能念的心性,是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灭的。所以这个地方佛陀是有意要借境来观察这个不生不灭的心。我们看阿难尊者,他这一段的确是有一点觉悟了。

佛告阿难说:你见到我的手有开有合,到底是我手有开有合,还是你的见性有开有合呢?阿难尊者说:佛陀的宝手是有开有合,我见到的佛陀的手也是有开有合,但是我的见性没有开合。

这个地方有三个东西,我说明一下。

倓虚老和尚说:有“本见”,根本的本,知见的见。本见就是见性,它没有所谓的生灭。但是本见这个不变性,它有随缘作用。外境刺激它的时候,这个本见就产生一个能所,一个能见的见分跟所见的相分。世尊宝手的开合,这个是所见的相分。阿难尊者是用什么见呢?是用见分,用能见的见分来见。但是这个能见跟所见的背后,有一个根本的见性叫本见。那个见性是没有开合的。所见的手是开合的,我能见的心也是变化的,但是这两个能所背后那个见性是不生不灭的。

这个时候佛陀再进一步了。阿难的回答虽然对了,但是佛陀以为阿难尊者只是一时的猜测,再继续问说:谁动?谁静?什么是动态的?什么是静态的?阿难尊者说:佛陀的手是动态的,有开有合;我能见的见分也是变化的。但是那个本见的见性,尚且没有寂静之相,怎么会有动相呢?见性是离一切相的,诸位要知道,没有寂静相,也没有扰动相。我们讲寂静相只是一个方便,其实它是离一切相。所以佛陀说:如是如是。

从七处破妄到现在,阿难尊者的回答,只有这一次得到佛陀的印证是对的。也就是说,阿难尊者已经慢慢地从生灭的因缘当中,找到一个不生灭的本体。他对这个真如本性有一点理解了。谛闲大师的全集中有一段公案,这个“客尘”的道理我们可以藉此说明一下。谛闲大师晚年的时候生一场病,他的背后长一个很大的脓疮。医生给他开刀,用刀子去割,把这个疮割掉。谛闲大师痛得哇哇叫,叫得很大声。

侍者就跟大师说:“大师啊,您平常都讲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啊,您这个时候要观想空性,观想您的真如本性是没有所谓的痛的。”谛闲大师也不简单,他说:“我是痛归痛,叫归叫,我的自性还是不动。”诶,这不简单啊!我痛当然会叫嘛,那是因缘法。但是我在叫的时候,我还是回光返照我的真如,我有一个不叫的,有一个不痛的,就是阿难尊者说:你的手有开合,我也看到你开合,但是我的背后有一个没有开合的。这就是这个人有一点悟处了,阿难尊者有一点悟处了,有一点消息了。

修行就是你认清消息,你这个人知道怎么回家了,你知道怎么样把生死熄灭了,这个路虽然我们走得还不是很熟悉,但起码我已经知道怎么走。这个很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

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间的距离障碍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这...

虚空本不动,白云自往来

我喜欢五台山那片湛蓝的天空。更喜欢它的祥和与宁静,...

真如的心必须要离开三件事情

当我们能够在因地于妄念当中,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

现前这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

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迷惑凡夫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

永明延寿大师开悟的故事

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他从禅归净土,他知道禅不容...

善根增长,烦恼淡薄的两帖药

刚开始都是带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来听听课,也来...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杀生是这个时代的劫难

关于杀业,在戒律里面规定得非常具体,它的成立首先要...

时常惦记着死亡是否太消极了

问: 师父,有的人会觉得,时常惦记着死亡太不吉利或...

最简单的施食法:六字大明咒施食

丹真绒布上师餐前必做上供下施。下施时,念诵观音菩萨...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

【佛教词典】解脱身

【解脱身】 二佛身之一。佛身解脱烦恼障,故名解脱身。...

【佛教词典】头陀圆忌

又作冷照忌、阿圆忌、本然忌、清净忌、本然清净忌。指...

奉行惜福节俭的生活

古往今来有很多道德君子,给我们做了惜福的好榜样。特...

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整个大乘佛法的止观修学,有二个重点:第一个云何应住...

【推荐】莲池大师:竹窗二笔

般若咒 般若心经曰。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及普门的含义

名观世音者,以菩萨因中由观闻性而证圆通,果上由观众...

如果研究过唯识,你就不敢去伤害任何一个众生

万法唯识,万是代名词,表示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法的...

我们执着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佛陀把五阴的相貌讲出来,让我们提高警觉。五阴的真实...

如何看待你家的小菩萨

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家庭成员关系的...

控制住散乱心,做自己心的主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奥秘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如...

太虚大师的志行和悲愿

太虚大师精通三藏,学贯古今,智慧圆融,悲心广大。不...

释迦牟尼佛管送,阿弥陀佛管接

在《悲华经》里,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在一尊佛面前...

何谓「六即佛」

【六即】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以示...

谦恭价值观箴言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 君子不自大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