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19页)
【随机推荐】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在修行整个过程中,如何处理见地...
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
忏罪。我们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因为佛的教导假使经千劫,所作业...
最难的是了生死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他妈妈到五台山来诚诚...
要经过很大的折磨,才能超越痛苦的错觉
每次坐计程车,司机就问:师父,你看起来没有几岁,为什么要出家呢?好可怜!...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这当中有一句话是很重要...
提前面对现实,为来生积集资粮
死亡好像还很遥远!这是无始劫来的习气很坚固,这个是常见。我们很难会想到自...
如何判断内心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别各别说明业果各别的相貌。 我们看第二个,因果同时,借...
求子女的方法
佛教它的终极关怀是了生脱死,圆成佛道;对世间的这些家亲眷属、功名利禄,都...
你真的确定自己是对的吗
曾经有个男人必须离家一段很长的时间,在他离开前,并不知太太已怀孕,等到他...
消灾延寿,相貌圆满,辩才无碍……这尊佛都能满愿
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是药师佛圣诞日,关于药师佛的大愿及修持利益,有一则颇为典...
现在很年轻想往生,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吗
问: 比如我现在还很年轻,身体又好,生活事业都好,我念阿弥陀佛想往生,他...
受驴身偿债五年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隋朝时,洛阳有一位居士,姓王,因为受...
对哪些对境造业,业果会越重
讲到重罪、重业,一定是第一,心非常猛利;第二,跟外境有关系。 四、由事故...
修慈心禅的方法
以自己为对象 你们也许注意到了这个经文的第一行:愿我无敌意。所以,第一个...
皈依三宝,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能积集广大福德,得大富贵,如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
为什么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却没走
问: 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叫来佛友助念,但几次都没走,是不是这里面有偏差...
什么是异熟果?为什么要加个异熟
好,业力就讲到这个地方,就是善恶的问题、强弱的问题、相互激发的问题。接下...
什么是「定业」与「不定业」
这个定业跟不定业是说什么呢?前面我们讲这个业有两种:第一个是讲到它善恶的...
有自知之明,回避玄妙之谈,老实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萨,都尚且渴望往生极乐净土,何况我们这些业力凡夫。我何人哉!...
做不到通身靠倒,这样的状态要如何打破
问: 弟子目前状态是这样的:说我信吧,却做不到通身靠倒,也做不到对尘世毫...
损人利己是表面现象,其实真相是什么
如果我们就未来的因果报应而言,会把自己的快乐凌驾在别人的烦恼之上。损人利...
往生在功夫上需要什么条件
信因,在因地上修行要深切的相信:我们就是散乱称念弥陀名号,都能成为成就佛...
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这一段是说明唯识无义的...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
原文: 闻有贵恙,想日见痊愈矣。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
占察轮相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
占察与世间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给出家人算,因为修行可以改变命运,这里地...
净土宗的忏悔和积集资粮,是为了临终时用的
业果的轻重有三段:第一个,约心;第二个,约境;第三个,约相续。 我们讲到...
如何化解情绪不稳定
问: 心情起伏不定,如容易生气、冲动,面对这样的情绪不稳定,如何化解呢?...
为什么要移民到极乐净土
我们了解净土总要,首先要了解净土是怎么生起来的,秽土是怎么样的缘起。这里...
愚钝之人如何开智慧
我们想背四十八大愿都很困难。有的人出家多年,背个《楞严咒》,也背不下来。...
偷安一世,累劫难出
用修行和懈怠的苦乐来比较,来警策我们要精进办道。修行是逆烦恼而动,它当然...
造业的次数会影响业果轻重
五、加行故重谓或已杀生,或正或当,具欢喜心具踊跃心。或有自作,或复劝他,...
吃肉就是度这些众生,这种说法对吗
余前至南京及湖南、湖北讲经时,闻有密宗传法法师每每劝人修习密宗,不必茹素...
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信愿行三资粮中,愿是一个中间环节。当这种强烈的愿望,这种欣求心、厌离心真...
【荐】
【漫画】恶不能障,弥陀救度
四川省梓潼县农村有一对夫妇,年纪四十岁左右,一直以来就是两个人生活,并没...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
这四种念佛功夫,都是同步跟进的
说到持名念佛,由于每个人的根性或者与这个法的缘分有浅有深,念起来的时候,...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佛法并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则的真理,既然能得到自在的果地,必有...
佛陀度化毒龙的故事
昔日,佛在罗阅祇城比留畔迦兰陀尼波僧伽蓝弘化。在优连聚落有一处泉水,水中...
邪知邪见造的业最重最可怕
最严重的是第三种,邪执故重。所有业里心力强,没有对治,都还算是中品,最严...
佛教有「夫妻相克」的说法吗
古代民间女子若是婚姻不好,尤其是夫死再嫁、寡居等,很多都会被加上克夫的名...
佛弟子可以出于礼节而合掌礼拜外道吗
问: 遇到道教的塑像、儒家的大德、道教的先辈时,如果仅仅是出于礼节表示一...
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而福与寿之源也。 ...
知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息心达本源
我们的生命体,它是会生灭变异的,它是诸行无常的,你现在的身心状态,你不可...
地藏菩萨的分身遍一切处
念诵地藏菩萨,绝不会堕入三途,不过轮转要经过多一点。不论《地藏经》、《占...
业障会因为你拜忏而提前现前
你拜头一天,没离开;拜第二天,最多七天,这些灾难都能离开了。你经过一个七...
念佛要用真心来念
一九四零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应该觉照。我们念...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观的前方便。一个人没有经过空性智慧的教育,你很难悟...
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在佛家中,有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隋朝,有一家姓皇甫的,这家兄弟有四人。老二有点不务...
《观经四帖疏》的不思议缘起
感应道交的特点在善导大师的著作里面及实践中比比皆是,比如我们现在讨论的《...
打坐只观息,不念佛不持咒可以吗
问: 我打坐,观察身体内自然气息的运转,但是我不持佛号,不持咒,不随息,...
后得智的五种分别
后得无分别智有五种,谓通达、随念、安立、和合、如意思择差别故。 后得智有...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问:在戒律中,佛陀说:你们若不互相看视病人,那么谁应当来做这件事呢? 答...
有信仰真不容易,没人赞叹反被嘲笑
问: 我是三十三岁的念佛行人。请问,出离心是不是会显得孤僻?我要与这杀盗...
年轻时造了很多增长业,现在要如何补救
九、悔所损业;十、对治所损业。 前面的八个是就着造业当时的心态来安立不增...
阿弥陀佛为什么不示现,让大家生起信心呢
问: 我学净土法门,也念佛。我觉得如果阿弥陀佛能经常示现让人看到,人们对...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哪怕念十声阿弥陀佛都会令我们往生,往生的条件是非常非...
拍摄佛像的照片要注意些什么
分清是否禁止拍摄 部分佛教寺院会在寺内或佛像附近提示,请勿拍照或请勿使用...
放下万缘是往生极乐的必要条件吗
问: 请问法师,放下万缘是不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必要条件?听说留恋娑婆世界的...
先修善良,再修空法
现在我有一个习惯,每次有人来要皈依三宝,特别是那些没接触多少佛法的,我都...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安乐得一日,便是千万日样子也。于一日中,心不驰求、不...
盎覆不吉虫喻
过去有三兄弟,都说自己高大健壮,某次三人一起守夜,两位哥哥先睡,弟弟便独...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普贤行愿品》第四,忏悔业障: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
人不可貌相,有很多和尚是异相
人家说聪明不过衲子,衲子,就是指出家人说的。你不要看出家人没做什么事,他...
忍一时之愤,能免百日之灾
你要想平安、想愉快,要先忍辱;一忍,百事都消失了。要求忍,忍是不容易的,...
佛像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吗
问: 请法师开示一下,如果买了佛像,是否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开光的目的和意...
什么是小法?什么是大法
问: 能举例说明一下什么是小法?什么是大法吗?这一点我总是搞不明白。 宏...
以这个心来修观照,就会很快得定
我感觉我们很多道友,以为修行就是念佛、念菩萨圣号,或者念大乘经典才是修行...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问:为什么我们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了戒,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作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三个...
【荐】
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身心世界是真实的
每一个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识--了别,每一个...
经常观心中的相状,就能知道自己的种姓
我们都知道这个识变化多端,我们常说观心无常,就这个意思,就观这个心识。不...
要想得地藏菩萨加持,起码要有下至心
现在这个地球,有六十五亿人口,能够念他的名号,跟他结上缘的,很少很少,不...
把生命彻底看破,你才能往生
信心啊,这个分别很大的啦。不是像我们说啊,我念句阿弥陀佛,我反正信佛了。...
内心有障碍有烦恼该怎么办
我们有了障碍、烦恼怎么办?应该要用佛法来战胜它。这个佛法是什么?就是改变...
净土法门虽诚简易,亦非草草
净土法门,原为众生迷本自性,不知常寂光理,生死浩然,无有休息,故藉弥陀胜...
八关斋戒是对居士所施设的戒法
八关斋戒也是针对居士所施设的一个戒法。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再加上不上高广大...
这个身体不是「我」
我们过于重视我们这个色身,把这个我的当成我,把我的身体当成我。 这个身体...
平常心要如何修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大家...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生命的相貌虽然是森罗万象,但是从唯识学的角度,把它分成三种相貌,大分有三...
【荐】
《法华经》的殊胜功德利益
01、《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
韦提希夫人替末法众生请法
现在的众生是末法的众生,业障很重。对比自己,会发现我们就属于业障重的众生...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那时六祖惠能还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师的座下听弘忍大师讲《金刚经》...
吉祥人生的四个道德实践
讲到吉祥人生的道德实践,这就落实到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上了。这四个偈子,我把...
八个与人相处的技巧
人在世间生活,不可能不和人接触,接触就要讲究相处之道;懂得相处之道,人和...
真有极乐世界吗?没有见过无法相信怎么办
世间上没有见过而真实存在的东西太多了。你见过孔子吗?不能由于你没有见过,...
五百沙门出家证果之宿缘
昔时,佛与常随诸大比丘众,游化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千二百五十位菩萨...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根机
什么叫根机呢?我怎么知道我根机好呢?当然,你根机好就表示你进步快。根机好...
【荐】
印光大师对老年人的劝诫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
修行人就要修到心灵不死
不论你学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门,但这有个前提。什么前提呢?生死心切。我们...
你贪求冥感,魔就来了
开始修行的時候,要先分别什么叫魔事、什么叫魔相,修定之中有很多的魔事,你...
修行人不要说狂话
修行人,别说什么你有真正的定力,你若想有真正的定力,一定还有魔,有种种的...
你内心有德,求什么就有什么
人们常常忽略心念,修养内德,如果你内里有德,不求名闻而自得名闻。假使我们...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都非常珍贵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的珍贵,因为修行是每个人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一...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一、承远大师的生平 承远大师(公元七一二年八〇二年),俗姓谢,四川绵竹县...
「邪因缘论」与「无因缘论」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时,当时的印度是一个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以佛教的说法...
不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要有惭愧心精进心
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在五浊恶世中还能遇到佛法。有时候想到这些,我们佛...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四者巧慧:筹量世间乐,禅定智慧乐,得失轻重。所以者何?世间之乐,乐少苦多...
福慧二轮,不可暂废
法身之性,本无差别,佛异众生,修德有功而已。修德亦皆性具,众生日用不知者...
修何方便能令念佛念出喜悦
问: 修何方便能令念佛有味,入喜悦念佛? 大安法师答: 要把这个佛号念出...
只要念佛仰凭佛力,这块业障大石头就解决了
首先看第一愿 国中无三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
现在能听闻佛法,应该珍惜这一因缘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大士所以舍全身求半偈也。 佛陀,大慈悲的佛陀在临走之...
朝暮课诵的意义
课诵是寺院每天必不可少的修行仪式,即指定时诵经、持咒、礼佛、梵呗歌赞等法...
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不思维无常的过患
云何犹不知,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正入死神口。 此思维死亡的过患,借以...
做了这个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
念了《地藏经》怎么还经常生病
有这么一个人问我,他说:法师你说念了《地藏经》,一切灾害都没有了。我经常...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则左右逢其源。那么我...
【荐】
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
我刚出家的时候,经常听老和尚开示说:佛法的修学是心地法门。我起初一直不明...
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样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问: 因为家里人反对,所以总是要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样是不是就一直不能受...
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包容缺点
假设我们以这一念凡夫的心去观察,我们只是就着它的一部分,偏重一部分来说明...
五母同悲一子
昔日,有一个小孩,名叫沙弥罗,年七岁,喜好修学解脱道,于是跟随一位沙门出...
业力是如何形成果报的
业有三块,我们看这个附表。 我们先看左上角有一个业,业就是身口意的造作...
反思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众生
等到临死的时候,你一生所造的恶业,都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了。这些对生命的反...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问: 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在生活和道德实践上,有没有差别? 大安法师答...
当知念佛目的,必须归于无念
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而念佛更...
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马祖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
能杰法师:童蒙止观
代序 蕅益大师说:佛道以见性明心为指归,以信行、法行为方便。信行秉教,岂...
脱离滔滔苦海爱河,免除轮回之苦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普门品》 这是说,若能恭敬持诵观世音...
文殊菩萨出生时的十种瑞相
文殊师利菩萨出生的时候,由于他无量劫以来积功累德,福德甚深,感得十种瑞相...
所有的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是让一个人趋向目标,而智慧是一...
于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
由于现前现住安立一切相中,无所作意,无所分别,断分别故。 「断分别」就是...
闻行《法华经》,往生安养刹
原文: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
供养三宝的钱,最好别指定用途
供养三宝,供养时指定这些钱要做什么,一指定了它只能做这个他不知道这个因果...
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
五戒即五常,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言即信,不饮酒即智。所以...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或问蕅益子曰:参禅、教观与念佛法门,同耶?异耶? 答曰:同异皆戏论也,即...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问: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大安法师答: 你这问题提得很有意思。...
《大集经》中没有这句经文,这是以讹传讹吗
问: 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所以自己选择的声闻道...
各宗要略:天台宗
一、学统 北齐慧文禅师,读《大智度论》悟一心三观。南岳慧思承此一心三观,...
出生食的由来
出生食,也就是施给众生食。于进食之时,从应量器中取出「生饭」,施与大鹏金...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问: 因为生活在物质世界里,对极乐世界实在是看不到、摸不着,而蕅益大师又...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相不相同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你不能说一样,也不能说不一样。你...
破舟救溺理无由,抵死须撑到岸头
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对于净土的情怀他是这么表达:破舟救溺理无由,...
四种恶法能够令菩萨忘失菩提心
什么样的情况会导致曾经发过菩提心又忘了、失去这个菩提心呢?释迦牟尼佛法华...
临命终是业力激发的时候
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那么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
四念处颂(并叙) 佛垂涅槃,嘱诸比丘,依四念处住,如佛无异。今时丁末法,...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里怪气的事情
问: 我是一位初学佛者,有很多事情都还不懂。现在有很多人在修某某上师的法...
极乐世界的菩萨,在这个世间的示现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来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自古及今应该会是很多。我们天天发...
为什么睡着时念佛好像和白天念佛一样
问: 请问法师:晚上睡着时有时候好像也在念佛,能把自己念醒,感觉跟白天念...
三业没清净,有这些现象全是假的
【从先过去久远以来。于佛法中各曾习善。随其所修何等功德。业有厚薄种种别异...
修行人在这个时候很容易着魔
过去有一位和尚道友,他学画画,他的画本来就不怎么好。有一次他平静地用心作...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心思想。十法界十如是,...
你只要不随妄转,就有救了
我们不能在因缘所生的一念心识去跟妄想对治,你不是它对手,因为这个妄想是它...
【荐】
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净土往生,要须大善根、...
地藏菩萨能灭众生一切重罪
【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 地藏菩萨就有这么大的加持力,...
为什么要修无分别智
这个地方等于是有人提问,说,因缘观能够产生增上的功德,但是这个真如观,无...
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庄严
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是一个全方位的展开,这全方位展开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
念完《地藏经》,要给一切众生回向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
境随情起,识逐缘生
大智度论问。若一切诸法空如幻。何以故。诸法有可见可闻。可嗅可尝。可触可识...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问:女众到寺院,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为什么呢?女众来到寺院,有哪四点要注...
不要妄想住茅蓬,茅蓬不好住啊
又有人问:开了悟究竟是什么境界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云居山虚老在世时,也亲自...
净土法门不可思议之意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 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 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
作众恶业——一位保安的学佛感应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封信,是来自深圳的一位保安。他做过很多职业,之前是从农村...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
不了解佛法的人对皈依的误区
现在有许多人因为觉得佛门是劝人向善的,所以愿意皈依三宝。但由于对佛法的不...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问: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大安法师答: 谁都可以。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
以上十事,都是做人失败的原因
朋友好心对我们说:你做人非常失败,我们听了不必生气,应该自我检讨:我做人...
「常住物」有四种分类
常住物有四种: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现前常住物;四、十方现前...
念佛人与不念佛的人鲜明对比
一谈到西方,就是死亡的代言词,死了就什么都没有,非常恐怖。不是这个样子。...
月光儿生天的因缘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在此城中有一位婆罗门,以耕田为业,娶了门...
主导我们的业力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生命中一直主导我们的业力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常常说万般皆是业,半点不...
本既无迷,悟亦不立
问:如何是修道? 师云: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若言不修...
【荐】
地藏占察忏完整仪轨
末法时期,学佛的路上,有种种的困惑。学佛很久了,感觉没得到什么感应。精进...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我们想要超越三界的尘劳,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练。将施妙药,先候病源...
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万缘放下」
问: 事与理的统一怎么那么难?在家居士的万缘放下真的不容易,有个故事说一...
永觉元贤禅师:示净土社诸善友七首
一 琉璃宝地黄金相 不在西方不在东 妄想尽销归一佛 自然身在藕花中 二 ...
每个人都有光,只是大小不一样
在诸佛派侍者问讯世尊的时候,佛的表现是什么?含笑。问的时候没有答复,就含...
这样的老实头,就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老实头很可爱,知道自己业障深重,知道自己一钱不值,唯有靠阿弥陀佛才能解决...
他这念头一动,你折了好大的福
打禅七,就是来用功办道的。用功办道是要吃苦头的,坐在那里不准动、不准说话...
熏习的好处,我是自己证明的
《大乘起信论》讲熏习修。你感觉你哪一样烦恼重,你就慢慢熏习,把你熏变了。...
下品三生分别要住胎多久才见佛
问: 九品往生中,下品分别要住胎多久才见佛? 大安法师答: 这个问题你只...
百千方便,惟有放下一着最省力
知老居士,为己躬下一着,决志甚急。此念生死事大,当急时也。但参究工夫,一...
不管哪一宗都要见性,不见性你弄的还是生灭
禅宗没有什么语言,他的问话就是实际,问在答处,答在问处,其他的宗可不是这...
出家人之所以伟大,就是能把放不下的都放下
出家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能够把别人放不下的东西放下了,为了担当学佛和...
莲池大师为什么一生崇尚念佛,又勤勤恳恳劝人看教
看莲池大师的一个说法。他说予就是莲池大师自称,他说: 我一生崇尚念佛(他...
两悲相感,当下就把我们摄受住了
我们为什么要举行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有个好处,就是让他在十天当中,你看看你...
佛制杀戒是最善的功勋
佛教和儒、道二教设教化导的初心,都是劝人向善的。但是,同样是劝人向善,佛...
放掉妄想,才有办法对治它
为什么有些人他烦恼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够突破?为什么有些人学佛三十几年,你...
亲近这十种善友能得利益
那么这八句我们看看,第一句亲近老成 ,就是亲近善知识。这个老成 就是指阅...
年纪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吗
有一种错误的说法:你年纪轻体力强,应该研究教理;如果你年纪大了,好好念佛...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肉吃习惯了,他来吃素就...
不能悟得「空」,必然会起情绪变化
佛经中说四大苦空。这就是《八大人觉经》的第一觉四大苦空。我们要出离,不要...
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 直将果用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 周顾...
念佛病愈,誓往西方
二〇一二年,末学经朋友介绍相信佛法。现在想来,自己还有那么一点善根,要不...
至诚供佛斋僧,种下殊胜福田
昔日,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时,当时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修伽,拥有无量的...
船子和尚与夹山禅师
这幅图描绘的是禅宗极为有名的公案,说的是唐代夹山善会禅师被船子德诚禅师三...
日日熏修净土法门,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梦见宝塔,而湛生。幼试法华,得度。依车溪卿...
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练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练也徒然。〈费闲歌...
不信净土的人有这四种特点
那怎么样才能信净土法门呢?前面的偈颂谈到多生多劫以来,如果他有清净的戒德...
你要检查一下,哪些带得走哪些带不走
死殁无常就是告诉你,要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意义的。 就是说得到人...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缘第八识见分,虚妄执...
建立名号来度众生
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菩萨的时候,用五大劫的思惟建构西方极乐世界的蓝本,其...
念佛法门是实有法还是虚无法
问: 念佛法门是实有法还是虚无法? 大安法师答: 我不知道你这问题的出发...
出离心与大悲心,结合起来就是菩提心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此发心求加持。 那么我...
信力不够,心就容易散乱
问: 请教法师,现在念经持咒持名号,均是散乱心,心口相违,愿力不够,定力...
持戒的人能圆融一些吗
问: 关于荤腥的问题,这一阶段都在困扰我。我婆婆也是学佛的,她的处理方法...
要得在世不造过者,只有参禅一法
参禅人没有过:日用中一切时参,一切处参,一切事参,无造过余地,何云有过?...
念佛心是攀缘吗
问:用攀缘心为自性,如煮沙成馔。今念佛心,是攀缘邪,非攀缘邪?若是,则一...
内心总有诅咒别人的念头,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 学人心内有诅咒人的妄念、业障,不论凡圣,对于弥陀佛、观音、势至也有...
上一页
第19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倓虚法师
阿弥陀经
普门品
无量寿经
地藏经
药师经
楞严经
华严经
妙法莲华经
金刚经
普贤行愿品
大悲咒
楞严咒
弥勒菩萨
普贤菩萨
慈悲心
看破放下
唯识学
蕅益大师
佛弟子文库 http://m.fjbk.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