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其他法师文章(第17页)  【随机推荐】

永信法师:不怕少林寺成网上寺庙

永信法师,少林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第九届全国...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问: 有人说我们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您怎么看待? 道安...

修学佛法最应警惕什么

问: 当下修学佛法的人最应警惕的是什么? 道安法师答:...

学净土宗为什么还需要学天台宗

问: 我们修学净土宗的人,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了,为什么...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颠倒事

一个人生到世间上来,他是有他的标准的。给他吃的东西应该是五谷、蔬菜,不应...

心灵在放生中得到升华

我生活在一个很美的地方,四面有山,四周绕水。是的,那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呆若木鸡的精神

佛陀教化世人的方法很多,所以有御马的说法。在《杂阿含经》里讲,马夫训练马...

持名念佛是念四字,还是六字

持名念佛是念四字,还是六字?持名念佛,念四字阿弥陀佛,还是六字南无阿弥陀...

学佛就是要出离苦恼

现在常有很多人来找师父开示,我问开示什么?他说他要学佛,我说:你为何要学...

心忙则忙,心闲则闲

你请某人帮一下手,也许,他会回答你:你没看见,我正在忙着嘛? 你请某人做...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

念佛行人不应沉迷在网聊和辩论上

今朝脱了鞋和袜,不知明朝穿不穿,人命无常,一分一秒都不应该浪费,工作时说...

中医如何看素食

随着素食日益普及,人们逐渐知道素食对健康的好处,不过这方面的资讯大都来自...

如何分辨魔障与业障

魔障与业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异常状况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说...

怎样才叫做清净

一、清净的内容 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

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

佛教主张给亡灵焚烧纸钱吗? 作为寺院来讲,清明节一般会举行一些超度法会,...

人生必看的「四个地方」

一是去医院看看,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看看哪些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方知人生在...

多学习在逆境中念佛

人说世间的境缘,正是自己修行的助缘。以这个痛来说,不论是生理痛,肚子痛,...

无尽的财富来自哪里

经上说,大千世界七宝不足以为奇,遇到佛法是珍奇。 福田经云:佛告天帝,九...

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功德威力无与伦比,是所有法会...

勇于对抗自己的烦恼习气

真正的修行并不容易,多数人不敢真正地修行,或真的对抗习气,他们不想做任何...

曾黎的素食心得

曾黎吃素源于偶然。食素之后,曾黎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畅快。对于素食者来说,...

修行人没有障碍

在东林寺念佛堂外,听过一位师父和大家讲他出家的感想,修行人一要耐得住寂寞...

话多心散乱

还记得刚学佛时,一位居士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话,话多心散乱! 来到...

人生相报十大恩

1、父母养育之恩。十月怀胎,冒险分娩,精心喂养,呕心沥血,养育成人,望子...

慈悲心是超度冤亲债主最好的方法

要想超度冤亲债主,最好的方式,是慈悲。唐朝时,鄱阳湖闹水怪,经常兴风作浪...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印光大师说: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报应,实天地化育之大权。 各人...

佛化道德的特质在般若

佛法能完成究竟圆满的德行,他的特质何在?佛化道德的特质在般若。 梵语般若...

布施的质与量,会影响到功德的大小吗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认为布施的东西要数量多、品质好,乃至于布施珍贵的宝物,...

何不为自己积点福

我有位朋友在昆明的钱局街做了几年服装,店小乾坤大,也算是见识了许多人生百...

如何避免刀兵劫——战争与和平的因素

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个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跟着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

做个常不轻菩萨

佛经中一位常不轻菩萨,是我们生活中,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常不轻菩萨:...

时时修正我们的思想

如果土壤中没有种子,就不会有禾苗破土而出,也不会有后来的百花竞放和绿叶葱...

心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借用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来比喻一个人自己的所作所...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

普贤菩萨是佛教传说中四大菩萨之一,道场在四川省峨眉山,每年香火不断,游人...

贪瞋痴是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

佛教认为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贪瞋痴是人类迷惑不悟的根源,是造...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是苦),集谛(是哪些...

戒邪淫的关键

很多师兄会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觉得色-情的画面看一下也没关系,只要不手淫就...

开悟的十个标准

人人动辄谈开悟,所谓的开悟,究竟如何?标准是什么?最平实的说法,是永明寿...

静坐的利益与方法

静坐的利益 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对于身心健康,确为有益。以世法说:年老...

无上改命大法--准提法

改变人世间不好的生活环境和遭遇,永远是人们最大的努力目标,也是人类文明、...

我们如何转苦为乐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天性都是渴望快乐的,谁都不希望与痛苦为伴。但是大部分...

解读「生命的第一课」

2014年2月17日,成都各中小学正式开学。值得一提的是,开学第一课竟是...

一代高僧一诚长老印象记

一办心香冲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祈祷和平干戈息,祝愿中华国运坚。振兴神州...

念佛对治恶业障道

恶业障道发相,亦有三种:一沉昏闇蔽障、二恶念思惟障、三境界逼迫障。 一、...

仰天而唾,唾还从己堕

佛法告诉我们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之因果真理。在言说中,亦...

改变你的磁场

人的磁场是看不见的,但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就像万有引力一...

拜《药师忏》可以替代别人忏悔

在《《药师忏》法特点四》的日记中讲了《药师忏》第四个特点是六度齐修。我们...

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

几年前,参礼九华山时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联: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如...

常啖人间肉鲜美,谁知盘盏肠食毒

【猪肉】 味苦,性微寒,有小毒。牡曰,牝曰彘,子曰豚,牡而去势曰。生江南...

对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们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经到了,在新年开始,为了让大家能在学习大乘正见...

「美丽」的危险

《三慧经》中说:山中揭鸟,尾有长毛;毛有所着,便不敢复去,爱之恐拔罢;为...

以「五心」面对缘起的危机

我们用佛教的缘起法来分析危机的必然,绝不是在幸灾乐祸,而是要告诉大家,既...

末法众生专修净土法门

佛说了生脱死的修持法门很多,大体分为律、教、禅、密、净五宗,总归为二种:...

随缘随份尽力放生,成就净土资粮

古往今来,有众多高僧大德致力于放生事业,昔智者大师买临海四百多里海滩,作...

学佛的人一定要学忍辱

嗔心,就是嗔恚无忍的心,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便使自已的理智丧失,忘...

千句偈不如一句有益的偈语

唱诵毫无义理的千句偈语,不如唱诵一句有法益的偈语,听闻之后,使人趣入寂静...

佛教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吗

曾经有一个去过非洲的人问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很多佛教徒追求...

水果师--广钦老和尚

四月九日下午一时,一行人又从台北出发,约经个把钟头,车行到土城乡,转爬弯...

如何判断自己是哪一道投胎转世

从六道中各道转生为人,都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习气,通过这些习气我们就可以判断...

人生醒世恒言

见美女时,做狼虎看;见黄金时,做粪土看。此中享了多少清...

如何烧香才是正确

问: 法师:您好!不好意思,我不懂得应该如何烧香才是正...

忍无可忍需再忍

现实生活中我们快要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自己觉得忍无可忍的时候。这个时候一...

佛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

以下引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作为学人发愿的目标。阅后应生起见贤思齐之心。 ...

高僧大德对夫妻情爱的开示

一般守五戒的佛教徒,尤其是净宗的同修们,一定会深自庆幸守身如玉,以对配偶...

学佛是为了修心

进佛门是为了修行,不是旅游,例如,以前有人办禅定营,带团来学三天,过一天...

行善妙方有十味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

病人断气后的注意事项

病人断气后,神识(俗称灵魂)尚未离去,弥留之际,仍有知觉存在,若无特殊情...

十六个方法缓解你的压力

面对目前的工作与生活,你是否感觉到快要被逼疯了,来自工作的,家庭的的压力...

救拔母亲出离生死

有一本《物犹如此》的古书,收集了许多可歌可泣有关母爱的故事,以下摘取其中...

念珠的作用

念珠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修行者收摄心意,消除妄念,专注修行。同时也使修行人完...

堕胎杀生的因果公案

堕胎是杀生恶行,以事、意乐、加行、究竟衡量,事是胎儿,并非无情法与低等生...

如何吃素及吃素与学佛关系

先略说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与佛教之关系。素食指不食鱼肉荤辛的饮食方式,...

寺院与钱财

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出家人和寺院来说。因为出家人和寺院在某...

云鹤教授谈行善的体会

一、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钱,一个人如能劝人改过迁善、启发别人智慧或良知、担任...

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为什么讲四种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念佛,唯持名最...

重视心灵环保建设

环境的污染 我们知道今天世界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

学佛要先懂得佛教道理

我国有五大宗教,总的说都是劝人为善,大家都做好事。我们佛教来讲要请法师讲...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人生其实就那么简单】 人只要到了火葬场,你...

不杀生的十大利益

释迦牟尼佛于《十善业道经》中说: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

法供养的意义和种类

缘起作用不空、不错乱,每种供养都会得相应果报。比如,供欢喜,得大喜悦;供...

8个优秀人才必备的品质

岁末年初,许多人怀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赶着跳槽。另一方面,...

消灾延寿的药师佛

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为...

如何当好一个佛教徒医生

近年来我与中医师颇有缘分,先后认识十几位中医师,大部分都是正在学佛或者即...

佛教对「食」的定义

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食。一说到食,一般人想到是...

居家的过患

居家之人,富贵者有守护、维持、增上财富的辛苦,贫穷者有为生活而日夜追求的...

不入心的「修行」

当我们朝着光亮行走,除了保持好姿态,更别忘记内在的重心。午后的禅堂,首座...

佛经中关于邪淫的果报和戒淫功德

节选自《欲海回狂》(白话) 清周安士著,是被印光大师誉为世间第一善书《安...

提倡环保--远离有毒香烛

可怕的现状 我们每到寺院等宗教场所,都会看到袅绕的烟霭和通明的灯烛,马上...

禅修中的四个「拐杖」

很多人想禅修又怕禅修,有的人甚至怕在禅修中走火入魔。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

弘一法师与护生诗

关爱生命,保护生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假如某天醒来,人类由于...

蹲下去是为了跳得更高

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 当身处逆缘时,我们虽挺直腰杆,但不得不...

念佛是无上良药

【念佛调养生息】:一声佛号,调养生息,心平气和,平日的烦忧,顿时化解。佛...

把苦逆作为往生净土的垫脚石

命运多舛的念佛人,更要在念佛上多下些功夫。我们的拂逆比起其他人可能会多一...

放下身心才能养身

近几年来,时常有人登门或来信,来电要我谈谈养身之道。在这些人当中,有年轻...

持诵礼观音,无不随感而应

今年春节过后,家中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老鼠,把春节余下的花生水...

有时需要以退为进

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古人劝我们要精进,这精进,有前进的意思,...

慈心不杀为诸善之本

读《悲惨世界》那一行行血淋淋的文字令我痛彻心扉,不忍卒读。不仅为人类那披...

蕅益大师论出家

蕅益大师,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字蕅益,号八不道人。由于晚年在灵峰...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在手上,自己也以为在修...

戴着假面具

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朋友对妙智说:人活着,特累。 不能做真实的自己,处处为...

净土者的「夹杂」

有自以为学净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谓净土之读经只能读一部经,且此经只能是《...

六字括三乘超十地

印光大师说: 莫讶一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莫...

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

我们常常无意中把世界过于美化,或者把世界过于丑化,其实世界本来就是那个样...

经常念佛的十大好处

(一)未进入佛门的凡夫俗子,不分男女老幼,经常口念阿弥陀佛,你会心地善良...

素食者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

一个素食者,在你心目中,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呢! 我的母亲告诉我,在我...

夫妻间的礼仪与义务

一、夫对妻的礼节和义务 佛陀在很多经典谈及夫妻伦理,称家庭的和睦与幸福依...

人生原来是一场梦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梦中娶了娇...

古代高僧净土感应事迹

净土宗对佛教其它宗派影响很深,一直受到历代高僧的推崇,无论修习哪一宗派,...

至易至殊胜的净土法门

世人往往以为简易的东西比较不值钱,殊不知对人至关重要的空气是免费的,人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行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宿生...

佛教徒能否养宠物

对于佛教徒能否养宠物这个话题,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过!结果是众说纷纭,有的...

岂能一日不拜佛

《普贤行愿品》的第一大愿是礼敬诸佛,可见佛法修持要从礼敬二字起步。礼敬既...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

忆念弥陀慈父

在很小的时候,我喜欢观看电视上播放的《济公传奇》,当时那个穿着破烂的疯颠...

莫让地球母亲再流泪

地球如慈母般哺育着万物,以丰富的物产滋养着人类。作为地球之子的人类,对于...

身有生死,法性不灭

3月12日,日本发生了举世震惊的9.0级大地震,地震、海啸、核辐射一系列...

学佛人的一天--从供养开始

供养是佛弟子一天当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行止,举凡早课前以香、灯、花、果供养三...

让生命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

一切依发心而定 懂得如何过日子极为重要。我们必需知道什么是修行,什么不是...

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问: 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 道坚法师答: 负债的人是不...

20道美容养生素食汤

1、双莲百合圆肉汤 安神,健身,预防心悸失眠 材料:莲子2两,莲藕1斤,...

人生的两个大包袱

我看到许多人每天都背着两个大包袱一个是珍宝包袱,一个是垃圾包袱。 所谓珍...

佛教七七追荐的由来和规矩

我国最早为亡者做七的记录,始于北魏。《北史外戚传》记载外戚胡国珍去世后,...

剔除自己心中的恨

人们常常开玩笑说,别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然而我们还是很在意。我们会对某...

健康身体头脑,节欲保身是首要

印光大师在《寿康宝鉴》的序中说:世人十分之中,四分由色...

平衡膳食,辩证用膳

平衡膳食,辩证用膳是中国传统营养学理论的精髓,在膳食结构上强调平衡,提倡...

唯有佛法能超越生死

生命的真相是无尽的轮回 人们在世间奋斗几十年,虽能拥有家庭、事业、地位、...

临终正念靠平时点滴栽培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劝说我们: 一切法门,皆须依戒定慧之道力,断贪瞋痴之...

莲池大师的自规自警

提起莲池大师,大概在佛门弟子中没有几个不知道他的鼎鼎大名。他是明朝四高僧...

沉默的美好

已是许久没有读书了,只因心总被琐碎的烦恼充溢,没有潜下来的时候。而读书不...

每日积阴德的方法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一定要积很多,才能发生...

别让垃圾倒进你的脑袋

如果有人把垃圾倒在你的身上,你会怎么样?会生气、会拒绝、会跟那个人抗争,...

知道某出家僧人是破戒(破见)之人,能不能单独顶礼供养

问: 在寺院中,如果我们知道某些出家僧人是破戒之人(包...

供养僧人用钱如法吗

问: 请问师父,现在居士供养出家僧人,一般都直接用钱。...

包容二字重千斤

似乎,这是个计较的时代,分秒必计较、丝缕必计较、颗粒必计较、毫厘必计较....

不孝的人都很穷困

百善孝为先 我认识一位学佛医生,在临床干了一辈子,刚退休,为人和蔼,善与...

凡事适可而止,把握好人生方向

有一个小孩,大家都说他傻,因为如果有人同时给他5毛和1元的硬币,他总是选...

净土宗的「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是净业行人常常见到的一个名词。原文出处,源自于《净土五经》之一...

化贪婪为恬淡

贪婪是一种饥渴的心态,它的本质是不安,在心理上患了贪婪的人,永远不知道满...

佛教中的财神是谁

在佛教中,虽然没有专门称呼财神的说法的。但是佛和大菩萨都具有施予众生安乐...

舍却贪爱,戒除贪欲

有个朋友炒股,股龄也有几年了,在市场上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算比较深厚了。他...

傅大士《十劝颂》

傅大士(497569)是齐梁之际著名大居士,又称善慧大士,傅翕,婺州义乌...

口业清净,自然有功德效用产生

《说文解字注》阐述话字之义,即是会合善言。所以,真正会说话之人,所说之言...

向佛陀学习

释迦牟尼佛陀为什么有那样超人的成就,而成为世界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

信愿行的过程与差别

心即是佛,是禅宗的根本,无论讲到哪里都离不开,因一切唯心造。信愿行三字,...

莲池大师论出家与在家

莲池大师(1535-1615),字佛慧,自号莲池。俗姓沈,浙江杭州人。他...

以舍为得,妙用无穷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有无数只乌鸦看见了鱼,便聒噪着追...

播种善良,才能收藏希望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意、向善之美;与人交往...

诚信是做人的第一准则

公元前四世纪,意大利人皮斯阿司因犯罪被判绞刑。临死前,他因不能为母亲送终...

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法

一、主敬: 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

【推荐】如何判断出自己临终是否能往生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在目前自己活着的时候,就准确地判断出自己临终时是否能...

不要留你的恶业过夜

有一次我应邀去一位女士家里做客,那位女士买的房子位于北京的郊区,那次做客...

春节餐桌必备的10大素食食材

南瓜 南瓜含有胡萝卜素 打榜理由:同样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 营养速查:南瓜...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夜幕降临山际,临近夜晚,大家各自回到寮房,准备休息了。...

佛教徒进寺庙要注意的九个问题

佛教寺院是清净的圣地,所以,非佛教徒进入寺庙一定要注意以下九个问题: 一...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诸同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经,是金刚经中最紧要的关节,今略说之。...

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位年轻人向清净苦述,由于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处处得罪人,事事不顺;...

我们都会变老

朋友介绍我看《桃姐》,是一部残酷和温暖交织的电影。看完之后讨论,无关乎电...

诸经释忍辱

《六度摄论释》云:能灭尽忿怒怨仇,及善使自他安隐。故名为忍。 《优婆塞戒...

用感恩的心对待当下的生活

《菜根谭》有这样一段话: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盖世路茫茫...

驴肉是这样来的

在我上下班的路上,有一处驴肉馆。几乎每到傍晚,门口就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轿车...

学佛先克己慎独

慎独出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

倾听生命的呐喊

一头牛的死亡 四五个穿长筒胶鞋的屠夫把一头牛拖进了屠宰场。他们将牛的脚用...

培养孩子惜福的思想

作为一名儿科中医师,每天接诊众多患儿,其中发病根源十之八九都是积食。 现...

二种行门,决定得生彼国

智者大师在《十疑论》中说:修行净土念佛法门的人,欲决定生西方者,应当建立...

了解放逸的源头

现在人总想休息、放松,为什么呢?因为太累了,这其实是生命力不够的表现。 ...

防护六根,断除淫欲

当年佛陀住世的时候,要求出家人防护六根,并示言若纵诸根名为放逸,若能摄护...

生活中的修行

一、 从国王的三个问题说起 俄国的托尔斯泰有一篇很有名的短篇小说,叫做《...

修净土法门要发起出离心

没有体悟到无我(大乘中观学派称之为空性)的人是极苦的。凡夫有苦,却没有苦...

居士怎样如法修行

一天我和一位居士的父亲闲聊。当谈到居士时,这位父亲气哼哼的说:自从他信了...

净土难乎?易乎?

寒暑假中,陆陆续续有居士来找我聊聊。除了接触他们生活中的烦恼,在修持上,...

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

《佛说譬喻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行人被饿虎追逐至悬崖边上,脚下是...

别把佛法当成一门学问

若我们自称佛子,听了佛法,却不守戒,你学佛,但却把它变作了一门学问,这是...

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在道...

佛,是有灵的

丰子恺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佛无灵》,曾载在1938年8月13日《抗战...

一盘青菜的味道

如果你被问到: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吃到美味的食物了?你一定会回答:我每天都吃...

说诚实言--佛教戒规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佛陀反复提到了诸佛说诚实言一语。如经文说:舍利弗,...

节俭让孩子健康成长

这是一个真实的发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去逛...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度化母亲学佛的历程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充满着智慧与善巧方便,最终目的都是要众生成就无上佛果。在...

中国现存的古代大佛【组图】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已近2000年时间,除了变成中国最大的宗教流派,也令历...

中医如何看「素食够不够营养」

中医更强调吸收能力 首先,传统中医的角度,基本上没有营养的概念。自古中国...

如何度化家人学佛

学佛的师兄弟们大概都想让家里人也学佛。我也不例外,好东西总愿意家人共享。...

【推荐】疾病与念佛

病乃人生八苦之一,人人必然遭遇之事。既属人之所遭,所遭均属业障,业有轻重...

距离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保护

冬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森林中有十几只刺猬冻得直发抖。为了取暖,它们...

佛教素食观对于改善生态的巨大价值

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内涵 佛教从慈悲观念及业报轮回思想出发,明确提出不得食众...

诵地藏经与念佛

你让我看看你的修学日记,我浏览了一下。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你对佛法的虔诚及修...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如今,不少入了佛门的人,颇费心机地四处奔走、劳身伤财,希望遇到某个道骨仙...

四个不同时期的素食体验

说来我已经素食十年了。曾为了吃饭的问题头痛不已。我前后经历了四个时期。每...

茹素八年,收获的远不止健康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我和先生已经茹素八年了,这八年可以说是我们成长至...

忏云老和尚自述吃素经历

(一) 我最初受打倒孔家店、打倒迷信、打倒偶像的影响很深,所以即使大连佛...

小食物,大功效——素食的药用价值

糙米含有维生素B1和其它B族维生素,能治脚气病、减肥;断奶婴幼儿食糙米粉...

中西医的素食营养观

目前的社会,由于对素食营养知识的缺乏,造成一般人对素食者的营养问题怀有负...

烤鸡鸭背后的真相

学习传统文化一年多了,今年四月,偶然回家乡一趟,闻到满大街油炸食品的香味...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纪晓岚曾经被流放至新疆,所以他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下了许多关于新疆...

劝过年吃素说

大凡普通人家过年逢节,总要办些大鱼大肉吃。因为我国的古训平日不能常吃肉的...

莲池大师不食肉的论点解析

(一)人不宜食众生肉 (人者,仁也。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 【原...

丰子恺:素食以后

我素食至今已七年了,一向若无其事,也不想说什么话。这会大醒法师来信,要我...

外境没错,错在自心

外境永远没有错,错在自心。在我进入佛门不久,我的一位师父曾经多次斩钉截铁...

如何正确阅读佛经

一:保宁勇禅师示看经警策文 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三业。若三业无亏,则...

经书法宝迎请须知

一、迎请法宝须知 1.迎请法宝者,须生大恭敬心、感恩心,作难遭想,根据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