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净界法师文章(第10页)
【随机推荐】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我们判定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大乘的菩萨...
有些人临终念佛为什么能专注
乌龟有护身之铠,野干不得其便 佛在世时,有一比丘离开僧团住茅篷达十二年之...
如何成就一心不乱
九心住(欲界定) 一、内 住 于一切外境摄心令住内境。 二、等 住 于内...
佛法的重点在于智慧的观照
正确听闻佛法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龙树菩萨说,一个人成功跟失败...
忏悔,有三种力量现前
很多学佛人纠结于自己业障深重,其实顺逆皆方便,就看我们的心理素质够不够了...
不是你想修行,就可以修行的
《阴骘文》,印光大师非常重视这篇文章,它讲到文昌帝君生命流转的状况。 文...
情重是堕三恶道之因
佛在楞严经中指出六道轮回中的众生:纯想即飞(生天),纯情即堕,情多想少要...
【推荐】
坚固的妄想一定会破坏你的佛号
我们一般人的六根是向外攀缘的,很少人会自我反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没办法...
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
从佛法的角度,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的,最后的关键就是你一生做了很...
【推荐】
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我们看最后的总结,故曰: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你现在修了很多法门,法门不...
三界中到底是谁在流转
我们讲到五蕴的主人,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他曾经对我们修行人提出了一个...
向外攀缘,人生无解
这个思惟死殁无常,它所对治的是对今生生命的五欲的爱取,今生爱取的对治。身...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如何补救
问: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请人助念,他有何方便来补...
【推荐】
调整心态比你佛号数目更重要
净土宗一般人的盲点在哪里?在第一个。我相信净土宗的人多少对今生的痛苦都有...
【推荐】
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
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生佛差别从此出,自他交换求加持。 好,这...
这样的念佛方法正确吗
问: 在念佛的时候一直用法师所教授的方法,创造念佛的音...
【推荐】
调整心态有三个方向
从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调整啊,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出离心。 我们开始...
把真如本性的家建立起来
我们经过无量的生死轮回,内心累积很多问题,要在一生当中面对无始的妄想,处...
【推荐】
把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恒常受用的功德
菩萨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响,因为他住在菩提心修一切善法,菩提心...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总共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我们回顾中国佛教的历史,我们可...
【推荐】
他的生命中多了佛的力量在里面
念佛的人,他平常心中有一个归依境,他能够信、愿、持名,心中有佛,有佛本愿...
【推荐】
念佛人很多,为何成就的人非常少
净土宗其实在逐渐衰微当中,这是很遗憾的事!念佛人很多,成就的人非常的少。...
【推荐】
他善根强跳得过去,你不一定跳得过去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个案。我们的确看到很多特殊个案不研究教理,比方说六祖大...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这个净土法门的特色,印光大师说是「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说身为一个净土...
忏悔业障每天都要去做吗
问: 请问师父,忏悔业障是否在向佛表达所做的业障之后更...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向内攀缘内心的自我。我...
【推荐】
障碍还是考验?就看你怎么去想像
唯识学的观法,它有三个次第,我们简单讲一下: 第一个、唯识所现, 就是我...
用佛法的道理跟自己沟通
我们一般人追求名闻利养,你怎么把生命的方向调正呢?这不是勉强说:我现在开...
皈依三宝是离开生死苦海最好的道路
我们能够知道理体三宝里面的清净本性,那么我们生命,已经产生很大的反转。就...
菩提心是本来就有,还是因缘而发出来的
问: 师父,我想请问一下,我们经常说要发菩提心,那这个...
【推荐】
修无分别智要从哪里着手
问: 师父慈悲,听您上课时曾经说过,有一母亲他有两个儿...
如何才是真正帮助亡者往生
问: 师父慈悲!可不可以请师父解释一下,如何临终助念才...
妄想本来就没有的
为什么要安住空性,佛法是先安住再调伏,因为你安住错误,你的心就向外攀缘,...
【推荐】
把快乐的果报回向净土
我们讲到实相的义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
改变你的思想,使令业果不成
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讲到清朝一个吴毛居士: ...
要的是摩尼宝珠,不是路边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轻学佛,大概到中晚年福报会现前,佛教我们不断地忏悔业障,积集资...
【推荐】
想趋吉避凶,就要调伏欲望
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启发道念。他今生通过学习...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但来生有五种可能
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等种种法门,都是佛陀制定的大功德法,我们每一...
你平常起什么念头,临终就起什么念头
佛陀告诉我们生命像无止尽的水流,不是今生才开始,我们曾经有很多次的生命经...
佛陀成佛的过程
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
轮回的因素与转变
所以这个地方从唯识学的角度,我们要掌握三个重点:第一个轮回的因素是什么?...
如何改变第八意识
问: 师父慈悲,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第八识,最究竟的方...
超越轮回导归净土的路
是以欲透尘劳,须知要径。将施妙药,先候病源。若细意推寻,冥心体察,则何尘...
【推荐】
把苦恼的根源找出来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
蕅益大师开示的三种念佛
念佛理观与事修之应用: 一、惟念他佛──专注佛境──净土法门 二、惟念自...
预知时至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古德的往生实例中,有许多人是预知时至而往生的,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预...
这样忏悔三次,因缘就会改变
成就一个安全稳定的功德,这个事情也是非常重要。我们看修行有二种人:一种是...
【推荐】
用三三四把佛号摄住
当我们开始观察名号的功德,而产生信心;也观察净土的庄严,而产生了愿力;这...
主导生命的两个力量
佛陀在经典当中告诉我们,生命就像是无止境的水流,这个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
【推荐】
袁了凡改命改的是什么
问: 袁了凡他改命,改命运那他改的是什么? 净界法师答...
你跟阿弥陀佛是一家人嘛
蕅益大师说,因为无性缘生的假观,所以整个未来的十法界的果报的升沉就是从这...
【推荐】
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
前六识这是属于心法,根、尘是属于色法。那么前六识主要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
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五种法处所摄色
这个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法处所摄色有五种,这里只列出了二个,我们把五个都念...
有情众生色心的状态--得
在百法当中,天亲菩萨用比较特别的专有名词,一共有二十四个(一、得。二、命...
虚空无为具足三个特性
在憨山大师的《百法》批注中,他的意思是说:第一个虚空无为是总相,第二、三...
我们执着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佛陀把五阴的相貌讲出来,让我们提高警觉。五阴的真实相是什么?你清楚了,你...
如何防止名利的伤害
在前面的历事练心、积集资粮以后,菩萨经过几年执事的历练,慢慢的他内心的堪...
色法的由来
色法在唯识学的定义叫做质碍,质是具有质量、重量,碍是占有空间,你要从它那...
【推荐】
当遇到逆缘时,要观照两件事情
菩萨要善调自己的瞋心,因为瞋心的活动,对众生的伤害、对佛教的伤害都是相当...
不能改变今生,但你可以改变念头
一切都是唯识所现,唯识无尽,但人生是苦不堪言,很多痛苦不幸之事,我们不想...
【推荐】
对净土宗人的勉励
净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 第一个,你最好发心受戒, 很多净...
【推荐】
念佛能创造两种强大的力量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走进了佛堂,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所谓的一句弥...
是否每天应多念佛号来调伏烦恼
问: 师父慈悲,在蕅益大师念佛开示那个里面,他好像最后...
念佛时如何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
问: 请问师父,当我们念佛的时候,要如何同时操作理观跟...
【推荐】
痛苦是从执着而来的
我们看《百法明门论》这个贪烦恼,什么叫贪呢? 以染着为性、生苦为业。贪能...
唯识学的下手是第六意识,成败的关键看第七识
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我们颠倒妄想呢?在唯识学的一个方法指标是什么呢? 我们...
执着越重,轮回就越难出去
唐朝有一个百丈禅师,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讲《金刚经》。在讲《金刚经》的时候,...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我们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
从文字相你来觉悟到道
佛法的道分成两种:一种道是不能解释的,离言说相的,是唯证方知,如人饮水,...
一时的善念,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就是资粮位、加行位、通达...
如何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我们怎么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其实唯识学跟净土宗关系是很密切的。净土...
净土法门两个重要的原则
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我们把这个唯识学的教理跟净土宗的念佛,跟大家做一个...
把八识成四智菩提
大般涅槃当中,到底它是产生了一个多大的作用,所谓的四智菩提,我们来看第一...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在唯识学的相续,它提出两块:一个是杂染的相续;一个是清净的相续。当然我们...
涅槃的四种差别
我们来看一看,那么这个涅槃跟菩提,到底它会发生什么样的效果跟作用?我们来...
如何对治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在断恶修善的时候,我们有一种想要主宰的概念出来...
极乐世界解脱的功德
佛陀在《阿弥陀经》里面明显提出来:我们怎么去观察极乐世界的六大安乐。当然...
控制心识的两种力量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由妄熏习,似...
【推荐】
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难
我想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佛法修学的法门是广大的,所以当我们开始修行的时候...
要正确的忆念娑婆世界
我们这一块应该准备什么东西呢?按照《念佛圆通章》的开示,我们要做一个正确...
如何做好临命终时的准备
从唯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我们知道唯识的整个生命的因缘,是建立在阿赖耶识的...
如何对治烦恼习气的现前
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会引发嗔恨的烦恼习气现前,面对瞋...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那么有什么样的方便,让我们在修的每一个善法当中,...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去用这个智慧来观察人生...
阿修罗界的因果相
本经的修学重点我们把它归纳起来,简单的讲就是要破妄显真,破除我们的无明妄...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乐,如何离苦得乐,我们...
如何建立楞严咒坛场
立坛方法 这一科是说明:假设我们是生长在末法时代,末法时代就是我们内心的...
了解果报的痛苦,才能怖畏当来的果报
古德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所以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出来,本经...
【推荐】
唯识学从第六意识下手
我们要了解唯识的概念是这样,唯识学它不直接从第七意识下手,它从第六意识下...
对治所有烦恼习气的法宝——楞严神咒
习深尚证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
颠倒妄想形成的三个次第
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取相。当我们的心跟...
为什么布施会有福报
我们布施为什么会有福报?这个福报是从什么地方来?诸位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如何对治第六意识的粗重分别
在第六意识分别当中是否也有轻重的不同?对有些事情我们的分别是特别的重、也...
正确的面对业力
我们学了唯识学以后,我们看到我们无穷无尽的过去,我们发觉我们过去的生命虽...
增长业与不增长业
我们看到业果的相续跟不相续的两种因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业果的转变。当然这...
菩提心生起的四种因缘
大乘佛法对于生死业力,它不像小乘人只有调伏,它更重要的就是你怎么去引导你...
外在的世界究竟从何而来
简单地讲就是我们一念心性的随缘不变之体当中,个人的烦恼业力而循业发现,就...
放弃主宰权,你才可能往生净土
诸位,你知道我们佛法里面的修行,这个善根有什么好处,诸位知道吗?当你的生...
如何让业力的相续暂时沉淀下来
在我们修行中,是透过拜忏,忏悔等方式对业力进行直接的对治,但是如何透过改...
放弃自我主导权,真如才会显现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当然我们也曾经受了很多的果报,...
世界是你内心的影像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的观法,唯识的观法,我...
三种涅槃的差别
我们可以知道菩提的智慧影响到你涅槃的浅深大小。我们再看看什么叫涅槃,第二...
培养第二念的反击力量
我们的修行,第一件事是什么,诸位知道吗?就是创造一种觉悟的力量。所有的事...
魔境生起时应如何保持正念
佛陀诃责十种魔境的过失。 魔境产生的因由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
唯识学的因缘观
在佛教的教理当中啊,每一个教理都有它的因缘观。因缘观是整个佛教的共识,不...
修空观,把生命归零
那么我们讲到这个,我们凡夫的造业呀,从浅到深有两种差别:一个是善恶的差别...
扫除临终的一切障碍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化。一般来说我们有八万...
持戒是怎么定义
《广论》云:从损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心,即是尸罗。 这个持戒是...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唯识的宗趣应该怎么掌握呢?更进一步怎么掌握呢?看下一段: 此中谨恭录《成...
收摄六根,调伏爱取
这个声闻法这一块我们讲过,我们只用声闻的一部分的概念,我们不完全在声闻法...
正确认识一句佛号念到底的意义
如果你的烦恼轻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愿力坚固,可以,三个如果,因...
净土宗的人,低估了妄想的势力
从佛陀的预言,我们现在是在一种下坡的阶段,叫末法时代。它一代不如一代──...
如何调伏我们的业力妄想
我们现在到底如何来了解真实的业力呐?我们想调伏我们现在的业力,调伏我们的...
善用你心灵广大的力量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痛苦的果报,也...
面对今生的果报,我们只能忏悔认命
所以我们今天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忏悔自己的业障,认命、忏悔...
如何解决往生的最大障碍
从净土宗的观点来看,对我们往生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贪恋娑婆;这是你心中最大...
听闻随转修心要
第一个「听闻」:闻所成慧 当然现在有一些文字的档案,但是从《楞严经》的观...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流转三界呢
在本经当中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佛陀说:在城里面有一个人,叫作演...
菩萨云何应住,你安住了没有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内心准备好,这件事情就非常的重要。那...
有了爱欲,就不能见道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
若遇非理扰乱,应起两种观照
针对业力的断恶修善,如果出现安乐的果报,我们应该少欲知足;这里的经文是讲...
没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
怎么样能够战胜自己呢?当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强忍,有三道智慧,经云:谓一...
关闭六根能得到更精致的快乐
为什么思惟苦谛,观受是苦?用苦来调伏感受的刺激。你喜欢攀缘,得到了什么?...
发起往生的愿力
到了晚年,尤其五十岁以后,你最好都摄六根,不敢说做到净念相继,但是起码这...
布施的重点在于改造思想
所有经典的学习,是改造思考模式。我们尽量养成布施的思考模式,有东西尽量试...
业力把东西暂时借你用
《摄波罗蜜多论》云:资财无常现可见,若能任运起大悲,当知布施极顺理,犹如...
功德是被自己的后悔心破坏的
《广论》上说,菩萨能够不顾惜自身一切的生活资具,包括财物、饮食、衣服、卧...
是什么因缘触动了十法界的门
我们时刻的检查自己的内心的相貌,从而反省自己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念头 。 第...
忏悔的心力要强过你造业的势力
忏悔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业已经造下去了,但是还没得果报,还在贮存当中,这...
面对业力如何把握当下的自己
什么叫过去?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劫来善恶的业力、无量劫...
如何正确的拜佛和念佛
佛教中念佛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种五点记数法。 五点记数法: ...
受持弘扬楞严经的真实功德和意义
我们好好的去受持《楞严经》、弘扬本经,到底有什么样灭恶的功德? 我们来看...
妄想创造出六道轮回
妄想为什么会创造出六道轮回来呢?(这一段很重要)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
出离三界必须要做两件事情
如果我们有志于了生死求生净土是一个出离三界的,你对三界的妄想太执着会障碍...
用本来无一物来对治烦恼
禅宗一个很关键的传承,是五祖传到六祖,因为禅宗之前的修学很杂乱,初祖、二...
好坏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
正视自己的分别心,好坏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我们大家可以从一个故事来看到分...
迷乱由主,悟则必胜
佛陀说,我们修止观的人就像热汤一样,魔王冤亲债主活在妄想当中,他就如冷坚...
了解我们罪业的本质
佛法讲因缘是讲三世,就是我们先观察过去,我们往过去的生命去观察,怎么样观...
把心带回家
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当然攀缘外境了,我们攀缘佛菩萨的圣像,所以我们皈依三...
信愿持名,心不颠倒
在《法华经》当中,佛陀告诉我们,所谓的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整部《法华经》...
用短暂的痛苦,来解决长远的痛苦
什么叫精进呢,《广论》当中提出了两个定义。就是当我们在断恶修善度众生的这...
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产生和形成,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必有其因果,所以:诸法因缘生,诸法因...
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为什么我们读经典?就是借教观心!一个修行人,什么叫做静坐、修观?就是你跟...
把握现在的因缘去创造来生
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般的...
感受是跟你的业力有关系
诸位要知道一个事情,当你看到某一个人,你起快乐的感受,你跟他之间有善业的...
福报越大,生死业力越大
诸位,我劝大家,你如果你空观的智慧自我意识的这种杂染没有慢慢调伏啊,你就...
善业和善念哪个重要
你们觉得善念比较重要还是善业比较重要?对你来生的影响,善业比较重要还是善...
不要跟着感受走
在我们生命当中最麻烦的就是感受的问题,感受问题。那么感受是从什么地方而来...
修不净观,累积往生的力量
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为什么要修不净观,要收摄感受。 佛在世...
不重视教理,最严重是净土宗这一块
看第二段,就讲出当初的一个错误的知见,有谬云:年少力强,宜习教典,年衰力...
一个人不听经会有什么缺点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是舍卫国的波斯匿王,他领导一个兵强马壮的...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
好,我们看附表第二的四念处,四念处呢,这个我们先解释这个标题,这个四,就...
如何最大限度的改变命运
问: 师父说,今生的命运只能做局部的改变,很难做整体的...
修行的痛苦是有意义的
我们修行也很痛苦,要减少休闲的时间来听课,减少休闲的时间来拜佛,参加佛七...
人生为什么不能十全十美
经云: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尊...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问: 请教师父,如果是在殿堂里面念佛的时候,有闻到花香...
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看看印光大师他把这个信愿讲出什么条件。他说:净土宗的人绝对不可以悠悠泛泛...
卖酒开赌场有没有罪业
问: 师父慈悲,刚才说到罪业这两个字,我跟几个同事都是...
念佛要有韵调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持就是把东西给抓住,这个地方是要抓住佛号,你的心要...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退转
当我们已经在三界当中,我们不产生停留,我们不会因为财富、眷属而停留,我们...
正释四念处
所谓四念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 身念处和受...
为什么要随喜别人
你看有些人,他进步很快很容易,你三年前看他没有这种功德,他现在有这种功德...
净土宗要求你少造罪业
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终就很重要,是一种业力...
你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一定有原因的,没有一...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宁静,打坐、念佛、诵经...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个重点,一个是理观,一...
内心的善法比外境的物质更重要
我们一个人做事,往往在一念之间,首先你要在你内心当中,产生一个很重要的观...
受持五戒对净土学人的意义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是修圣道门的,从圣道门的角度,我们受...
拜忏的方法
我们看拜忏的方法: 一、请圣明证。二、说己罪名。三、立定誓愿。四、读诵礼...
有六种情况,必须把这个罪忏掉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
藕益大师含泪念佛
我看蕅益大师的传记,蕅益大师24岁出家,25岁开悟。他这个人善根很强、观...
一念决定往生的信愿,才能感佛接引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
培养自己心灵的力量
佛教对人生的解释,它主要依止的理论就是建立因缘观,说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
阿弥陀佛帮我们远离了分段生死
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我们是为了成就圣道,一般来说,你初地以后就可以回入娑婆了...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
被眼前的妄想误导
我们一般人很难被劝谏,活在自己的妄想很麻烦,你对一个人讲话他听不进去的,...
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念方动乌云遮
佛陀出世目的主要是宣扬生命的真相,生命真相的主要思想建立在因缘的道理,所...
有一天善根发动,不得不学佛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大护法,叫做须达长者,他生前就证得初果,具备...
佛号只是工具,你的心决定你的去向
古人讲,要往生必须感应道交。嘴巴念的佛号,是心在推动,我们当然是用心在跟...
你想什么,就和什么感应
禅宗有一个公案,我们把这公案跟这个比较一下: 有一个老和尚,他在房间参禅...
福报越大生死业力越大
这个悟性真常了惑虚妄,就是说啊我们先经过破妄,诸位,我劝大家,你如果你空...
有一个明心见性的善知识非常重要
有时候我们听古德说:修行是依法不依人。其实这句话我认为对了一半。就是说你...
面对妄想有两个方法
《楞严经》告诉我们怎么修不生灭心,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先观察我们生命的本来面...
受持楞严神咒,感得金刚藏王菩萨护持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
不要随便发邪愿
现在我们做一个总结。佛法的修学我们慢慢进入到主题,有四个道次第,这个次第...
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当中悟到了什么
这一科讲到教主略史,就是我们介绍释迦牟尼佛一生简略的历史。那么在这个佛法...
受持供养楞严咒的种种功德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
三种修行中特别殊胜广大而不可思议力量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有三种力量是特别殊胜广大而不可思议: 一、我们...
【推荐】
是自己把痛苦扩大了
诸位,从明天开始我们开始我们开始引导大家修习这个道法,我们必须让这个道法...
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妄想中
有一个母亲她跟她女儿住在一起,那么这个女儿她领薪水了,她想要犒赏一下自己...
可以有妄想,但是不能随它而转
诸位要知道,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如果你要进步快一点是有捷径的,其实佛法是有...
必须让佛号有个家
那么我们上两堂课讲到什么是佛陀,那么现在这一科讲到什么是道法。那么佛陀的...
没有人能带着妄想往生
我们经历过很多的生命,但是过去已经不能改变了,因为它是一个既成的事实,过...
修净土的人不要忽略发愿
我想我们修净土的人,我看到很多很多的居士念佛,对发愿好像很忽略,但是他信...
如何让佛号更加坚定呢
你的佛号跟你的心理的水平是有关系的。你心理的素质不够,你是创造不好坚定的...
念佛摄心方便法
都摄六根 一句弥陀念诵听 专注力 净念相继 十句成片三三四 相继力 首先...
佛为什么要创造五净肉让比丘吃呢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
佛陀为什么要教诲断食众生肉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解...
不可以用丝织的棉被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
造恶业不得果报的两种原因
《大乘起信论》说:修习正念真如的人,第一件事情--先破和合识,断相续心。...
上一页
第10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顺境逆境
佛教智慧
杀生
广钦老和尚
衍慈法师
省庵大师
治病
学佛
地藏经
妙莲老和尚
佛教知识
妄想
本焕老和尚
心经
慈悲心
六道轮回
学佛修行
永明延寿大师
惟觉法师
佛弟子文库 http://m.fjbk.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